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2、劈风斩浪赴上海

正文 2、劈风斩浪赴上海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2、劈风斩浪赴上海

    1994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上海复旦大学活动纪实之一

    1994年元旦刚过,从全国高中数###赛的各省优秀选手中选出的120人,从祖国各地来到上海,他们将于1994年1月11日~1月15日,参加在复旦大学举行的1994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的活动。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在这里要通过两次考试,选拔出代表中国参加1994年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国家集训队人员。

    各省市自治区来到上海的参赛选手的人数是不同的,是根据全国数###赛的成绩确定的。其中上海有8人,江苏有8人,湖北有6人,北京与辽宁都是5人,许多省区只有1个人。因为我儿子参加全国高中数###赛,成绩在省内名列前茅,成为辽宁省参加1994年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的五位成员之一。

    按以往惯例,在此期间,全国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七所顶尖大学可到会与参赛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当年这些大学的免试保送资格,机会非常难得。

    为了能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双向选择,我也决定与儿子同去上海。在元旦前后,我把学校的课程提前上完,请了一周的假,同大连二十四中学的郑老师和儿子及另一名参赛同学,共四人,同往上海。(这位同学后来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也赴美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硅谷,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工作。)有的省、市为了参赛选手节省时间和体力,给买了飞机票,我们是乘船从大连前往上海的。

    1月7日一大早,我们一行四人,告别前来送行的大连二十四中学的领导,登上开往上海去的“长庚轮”。船离开大连港,直奔大上海。虽然海上风浪不大,但我仍感到天旋地转。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我还躺在床上,不敢动,也不想吃东西。我从小就晕车,坐电车都晕。参加工作后学校组织老师乘船去三山岛游玩,在船上几百个的游客中,只有几个人坚持不住,呕吐不止,其中就有我一个。

    我还记得有一年夏天,在大连老虎滩,我同亲友乘一只小舢板去老虎牙附近钓鱼。小舢板破浪前进,我感到晕糊糊的,坚持了十几分钟,船到了老虎牙附近,我学着别人的样子下钩放线,只有一会功夫,就感觉鱼咬钩了。我用手往上一提,一条一尺长的大黑鱼被我钓上来了,鱼在线上挣扎,鱼刺很硬,手被扎一下很痛。我费了很大劲把黑鱼从鱼钩上摘下。这时候我就坚持不住了,趴在船帮上,大口的呕吐起来。被亲友们送到附近的老虎牙上休息,亲友们继续在船上垂钓。

    在尖尖的礁石上,我整整躺了二个小时。仍然感觉天旋地转,而且呕吐不止,无法形容当时难受的程度。我甚至发誓,以后就是能钓上金子做的鱼,我也不来了。这是至今为止我钓的第一条鱼,到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乘船去海里钓过鱼。

    在这种情况下,我知道,从大连到上海这39小时的船行时间是不好熬的。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我只有“明知山有虎,也要向虎山行了”。像许许多多的家长一样,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尽管我做了各种预防晕船的准备,吃了晕海宁,手腕、肚脐贴上伤湿止痛膏,耳朵里放上耳塞。三管齐下,做了所有能做到的预防,但也无济于事。上船后,我马上躺下,仍然感觉天旋地转,一动也不敢动。

    船上的三等舱里,共有六张床,除了我们四人之外,还有两位出差去上海的大连重型机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知道我们是去上海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很高兴地与我们讨论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和报考大学的专业选择。他们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的,他们认为数学是各科的基础,学好了数学,再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科目,就很容易。到了大学阶段,选择学习理工科的各个专业,也都会有用。孩子在中小学阶段,一定要学好数学。这两位同学能够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说明他们的数学学得好。祝贺他们取得好成绩。他们的表扬与鼓励,对两位即将参赛的学生来说,也非常可贵。

    为了安全起见,我让儿子睡在船舱的下铺,我睡上铺,但是没有想到,舱门下方的百叶窗把海上的湿冷空气直接吹在我儿子的头上,使得儿子有些伤风,赶紧吃了我们带的感冒药。客轮继续前进,船上广播里不断通报船所到达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陆续过了山东沿海,江苏沿海,船沿着海岸线航行,我已经听到船上有人在呕吐。第二天,郑老师与两位学生去甲板上照相,我仍躺在床上不敢动没有去照相。他们回来后,我儿子说,他感觉有些冷,很可能是发烧。我一量他的体温,温度很高,38°。可能是晚上船上的百叶窗的湿冷空气吹的,或是上甲板照相着凉造成的,我让儿子继续吃感冒药,并马上与儿子调换了床位。

    透过窗户,看到海面茫茫的一片,偶尔有来往的船只相会。我度日如年地熬过两天一夜,渐渐地发现海面有了灯光,看见数艘大船停在海面,船上的广播说,已经到了上海吴淞口。随后船进了黄浦江,这时候,我看到岸上已是灯火一片。

    8日晚上11:00,船到了上海港码头,我们11:30下船。下船后,七拐、八拐走出港区。看到这里,街道狭窄,拉客、接客的人很多。大连二十四中学的关系单位――“上海黄浦区少年科技站”的工作人员举着牌子迎接我们,我们搭出租车去了“上海黄浦少年科技站”。一路上看见上海,大楼林立,霓虹灯广告连成一片。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我感到上海比大连大多了,因为是晚上,也看不太清。我们在黄浦少年科技站的来宾休息室住下,这里有空调、沙发,感觉既暖和,又舒服。

    第二天早上起来,窗外大雾弥漫,只能看见马路上有汽车行使,但看不见马路对面的楼房,天气明显比大连暖和。上海朋友说:“这里经常有大雾,上海快变成第二个伦敦了。”

    过了一会儿,上海黄浦科技站的站长来了,与我们简单交谈后,请我们去了附近的《相思城餐厅》,为我们接风洗尘。六个人用餐,主人点了十二个菜,菜品一一上齐,我看到新颖别致、档次很高,这是我第一次见识了上海的特色饮食,与大连的餐饮风味大不相同。在这里我第一次吃了醉虾,是活虾用白酒泡过后生吃,虾在盘子里活蹦乱跳,要用盖子盖着,否则会蹦到桌子上。宾主们喝了上海产的三星啤酒,两个学生只喝饮料。

    午饭后,我们回到科技站休息。我儿子仍发烧,吃药。下午3:00,两个学生在科技站休息并准备考试的内容。我与郑老师上街,去看看大上海的市容。我们本来是想去著名的外滩,却走错了方向,走到了南京路上。看到“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等大型商店,异常繁华,虽然人多拥挤,但是商品丰富,物美价廉,各种商品价格比大连低很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水果店、小吃店、服装店非常多。居民住宅的门窗都很大,洗过的衣服穿在竹竿上悬挂在楼间,这是我发现的上海的一大特色。

    我看到,在“肯德基快餐店”门口,竟有顾客排队等候。10元钱一份的套餐,在我看来价格不低,但还是这么多人排队,我感觉上海人真是有钱,生活水平高。我还注意到路边书店、报摊亭很多,上海人买报、看报的人很多。街上、路口有许多退休工人,手臂上带着红袖标,在维持交通秩序。上海“大世界”游乐场,5元一张门票,里面有各种文艺、杂技的表演,我们也没有时间进去仔细的看。路边水果摊上,桔子0.8元1斤,大连市场的价格是1.5元1斤。我们走马观花逛了一会,便回科技站休息。

    第二天早上,又是大雾茫茫。1月10日8:40,我们与“上海黄浦科技站”的人员道别,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然后乘车去复旦大学报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