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6、获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华人子女

正文 6、获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华人子女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6、2008年获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华人子女

    来自艾奥瓦州的华裔女高中生曾晓蒙,凭借研究课题“政府或私人来源的资金可能影响公立图书馆从其他渠道筹款”获得大赛第七名,奖金为2万美元。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中新网1月25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今年17岁的焦蕴馨目前就读MiamiPametto高中,是2008年佛州地区两位入围英特尔科学奖的华裔学生之一,她是以光学方面的研究主题获选。该研究是以隐形眼镜对干眼症的影响和治疗为主。焦蕴馨来自中国珠海,九岁移民来美,中文十分流利。她表示刚来美国时住在德州,从四年级读起,不过当时她只会三句英文(ello、ow are you 和 ow old are you)。

    焦蕴馨后来不但英文进步,课业亦十分优异,在Miami PamettoighSchool的学业平均成绩达6.58分,是班上的前1%,更是全校第五名。谈起学业上的表现,焦蕴馨坦承十分用功。她在科学方面的努力没有白费,除了英特尔科学奖外,亦是全美生物奥林匹克奖入围者、JS全美工程设计竞赛人围,以及全美科学杯竞赛佛州第一名等。除了学业表现优异外,课余她还喜欢画画,也学了八年的小提琴。特别是在绘画上的兴趣,让她获得不少奖项和奖学金,更得到服务社区的机会。2008年即将上大学就读的焦蕴馨表示,目前她已收到麻省理工的入学许可,还在等其它大学如哈佛的入学许可,因此还没有决定上哪所大学。不过,她说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上大学后将主修生物学。

    2008年据美国《侨报》报道,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科学奖前10名获奖名单3月11日晚在华盛顿揭晓。来自爱荷华州的18岁华人女学生曾晓?以第七名的成绩打入前10名,也成为唯一进入前十的华裔学生。进入前40名的华人子女有9位。

    颁奖晚宴上,入围决赛的40名男女学生盛装入席,###长斯拜林、多位国会议员、英特尔科学奖的评委、部分决赛入围者家长也出席了当晚的颁奖晚宴。 来自爱荷华州的曾晓?获奖后告诉记者,自己一点也没想到会获奖,听到宣布自己的名字时真有点语塞的感觉。9岁随父母从中国四川移民来美的曾形容自己是“很友好、工作也很努力,不过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曾晓?的研究课题是爱荷华州图书馆所获得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款之间的关系,她将获得2万元的奖学金。

    入围的其他8名华裔学生也很兴奋。不少华裔学生已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祖籍中国南京、如今在华盛顿州的高中生袁翘楚已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将攻读数学;8岁从北京来美、如今在纽约州史岱文森高中就读的尹晓云则已接到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祖籍台湾、出生在加州的黄之桢则被MI和哈佛录取,有可能攻读数学或是生物。

    2007年获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华人子女

    在纽约上州罗彻斯特(Rochester)Fairport高中就读12年级的华裔学子王锐(Wang Rui),入围2007年度英特尔科学奖初选。王锐已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将于今秋入学修读“生命科学”。

    王锐此次入围英特尔奖的研究项目,是关于用电脑分析化学分子的构成及变化。她说,去年夏天,她刚好有机会到罗彻斯特大学实习,做其中的一个题目研究,实习结束后,她将自己的实习报告交给导师过目,导师非常满意,并建议她将报告递交给“英特尔科学奖”。

    王锐说,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一奖项,导师的鼓励更令她增加了信心,但她知道自己入围后,还是有些吃惊和兴奋,毕竟参赛选手很多,实力也很强。

    现年18岁的王锐出生在中国,父母都是物质科学领域的博士,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王锐小时候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在湖北荆州成长,父亲则在日本工作,六年前因父母工作变迁,她便跟着父母来美。

    王锐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就非常浓厚,获得过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奖无数。

    其父亲表示,他们对王锐的成功感到自豪和开心,虽然这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但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不懈的努力。他说,王锐学习非常主动,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家人从不操心。

    王锐现正在等候奖学金通知。看到自己仅四岁的小妹妹出生的过程,王锐对生命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决意研究自然、生物的构成及演变,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普林斯顿高中12年级学生徐佳黎,是新州今年入围英特尔科学奖初选的唯一华裔学生。新州今年有10名学生入围2007年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alrch)初选,就读新州普林斯顿高中(Princ12年级的徐佳黎(Denise Jiali u)是其中唯一的华裔学生。

    徐佳黎是以论文《发展储存氢气用多微孔金属有机材料》(Develop-ing Microporous Metal Organic Ma-terial for ydrogen Storage)获选入围英特尔科学奖,她解释研究动机时说,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但是氢气却可以从水中获得,如果能够在盛装氢气材料上的研究获得突破,将给氢气能源替代产品开拓前景。

    徐佳黎出生在纽约上州绮色佳(Ithaca),就取了绮色佳中的“佳”字,“黎”字代表她在早上出生。另外,她爸爸姓徐、妈妈姓李,“佳”又和“加”谐音,意思是“徐加李”,徐佳黎三岁时搬到新州迄今,有一个小她六岁的弟弟。

    现担任普林斯顿高中学生报纸“塔楼”r)执行编辑的徐佳黎,和爸爸徐大本一起担任翠登市(renton)红十字会义工,经常帮助运送食物给该市年长及残障居民。

    此外,她还担任普林斯顿地区青少年健康组织(iOPS)的义工,以及普林斯顿高中“科学奥林匹亚”(Science Olympia)俱乐部义工,工作包括辅导当地小学生的功课;徐佳黎周末还参加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优秀学生班(Columbia ni-versity Science onors Program)。

    徐佳黎兴趣广泛,喜欢阅读写作及打篮球,曾经学习过六年钢琴及四年小提琴。对于角逐英特尔科学奖,徐佳黎说,如果能够入选决赛,她当然高兴;如果不能,她也会把此次入围当成是一次很好的经验。徐佳黎已获得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将于今年秋天到哈佛读大学,但是还没有决定未来的主修科目。

    谈起女儿的优异表现,徐大本有些不忍地说,徐佳黎非常吃苦耐劳,连续两个暑假都在实验室度过;作实验有时候要站很长时间,但她从来都不叫苦。她在学校“塔楼”担任编辑也是这样,每个月都有一周的时间,须在放学后加班加点地编报纸,回到家后还要熬夜写功课。不过,她的功课一直都是全A。

    徐大本并以女儿为傲地说,徐佳黎从小就非常独立自主,她11岁时曾自己坐飞机回北京探亲,也独力工作挣零用钱;除了在书店当收银员,她还常应聘到邻居家当保姆。

    去年暑假,徐佳黎自己找到当地的《克兰贝蕊市报》(Cranbury Press)打工机会。徐大本说,做父母的都为女儿的表现感到开心。

    2007年英特尔科学奖 (Intel  Science  alrch) 1月17日公布全美前三百名初选入围学生名单,罗得岛州普洛维斯顿市(Provi-dence)华裔学生万枢是该州唯一入围者。据北美世界日报报道,不久前曾入围“西门子西屋科学奖”区域决赛的万枢,再次以创新的生物研究课题闯入全国科学大奖比赛。

    首次参加英特尔科学奖竞赛的万枢以“维生素A酸通过人体皮肤细胞水信道蛋白-3的调节,抵抗紫外线辐射造成的皮肤失水”为题的研究参赛,受到青睐。万枢去年11月也以同样的研究题目入围2006-07年度西门子西屋科学奖新英格兰区域决赛。

    万枢表示,参加两项竞赛的计划是早就决定的,去年首次参加“西门子西屋科学奖”虽然最后区域决赛落选,但积累了很多比赛经验,了解到课题研究方法及参赛过程,尤其是向评委陈述研究项目的经验对参赛英特尔科学奖极有帮助。

    今年17岁的万枢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南京市,三岁半和父母来美,从小就受到从事生物化学领域的父母耳濡目染。万枢的父亲万寅生现任罗得岛州普洛维斯顿学院 (Providence  College) 生物系教授。万枢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在实验室,对科学研究并不陌生。

    万寅生表示,万枢的研究内容具有相当的质量,加上参赛西门子西屋奖的经验,因此对儿子本次入围并不感意外。万寅生表示,是否进入决赛取胜并不重要,参赛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研究经验、开阔眼界才是无价的。

    谈起对孩子的教育,万寅生表示一直以尊重他人、服务社会的家庭价值观作为指导。除了知识学习,社会参与更重要。万枢在过去一年中不仅为参加科学竞赛做准备,还志愿到该州国会众议员甘乃迪(Patrick  Kennedy)办公室媒体联络部实习。这些经历不仅帮万枢积累了科学和社会经验,更为他敲开梦想大学之门。志向从事经济领域的万枢已经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从2009年、2008年、2007年,近三年来华人子女的获奖情况可以看出,华人子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秀成绩,也引起美国社会的关注。他们当中有的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也有的是在中国出生的孩子,从他们各不相同的学习成长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我觉得,众多华人子女获得英特尔科学奖的原因是: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科技知识的浓厚兴趣、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美国优越的学习教育环境、给广大学生提供的科学实验条件等几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水平,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如何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大中学校也人才辈出,这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思考。对于国内的广大学生和家长,也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从确定的成长发展目标到当下每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都要思考一下,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是否切实可行。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斗争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对此,我的另一本书:《寻梦之路――清华梦•美国梦•博士梦是如何实现的》(2008年6月,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出售。)或许可以给您一些参考借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