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17、华人数学家―― 丘成桐

正文 17、华人数学家―― 丘成桐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17、获得世界数学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 丘成桐

    丘成桐1949年4月出生于中国广东汕头,不久随父定居香港。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他的父亲丘镇英是哲学教授,来往的客人常常谈希腊哲学,谈康德,谈中国文学,幼小的丘成桐懵懂地听着,这些知识都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数学。1966年,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3年修完大学课程。他的出众才华被一代宗师陈省身发现,便将其破格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己的门下直接攻读博士。

    1983年,他获得菲尔兹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直到今天,他还是华人中唯一的获奖者。1997年,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给他美国国家科学奖。他的一个梦――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他说:“我一生的最大愿望是帮中国强大起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民族。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丘成桐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

    1979年,30岁的丘成桐应华罗庚的邀请第一次回国访问,一出机场,他激动地双手扑地,这是祖国的土地啊!负笈他乡的游子归来了!十几年的海外经历,丘成桐痛感落后受歧视,迫切希望祖国强盛起来。科技强则国强,而数学是科技之母,发达国家都是数学大国,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是数学强国。而数学强,必须有第一流的人才。

    丘成桐与其他数学家不同,他把数学推向中国,推向整个华人世界,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多年来,丘成桐为了振兴中华数学研究事业,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世界性影响,创立国际数学研究机构,培养年轻数学家和战略科学家,挑战世界性数学难题,设立全球性的大奖以激励年轻数学家,创办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以帮助年轻数学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交流研究成果。

    他号召一大批国际杰出青年数学家回国服务,他促进了国内外数学家的融合和团结;同时他创立的数学中心促进了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浙大数学中心、晨兴数学中心的选题将纯粹数学、应用数学、概率统计、运筹控制、计算数学、生命科学、理论物理、金融、计算机等学科融合在一起。

    他倡导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丘成桐把全球华人数学家团结在一起,提携后辈,培养人才。他所做的工作是以往所有华人数学家没有做过的。他以一颗华夏子孙的赤子之心,为了中华民族的事业的崛起,为了中国成为数学强国,无私奉献。

    年,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一个判断:“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他比较了同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和美国学生,认为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仅不比中国学生差,“相反要强很多”。

    最近,国内关于教育的报道和书籍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识之士们痛感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而着力加以介绍。为什么以介绍美国的教育为主?这是因为近代、当代几乎所有重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均出自美国;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美国学界也具有几乎同样重大的国际影响力――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与美国的教育直接相关,与他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手段直接相关。

    让为数甚多的我国初等教育工作者聊以自慰的一个重要理由,恰恰是认为我国学生的“基础”要比美国学生“扎实”,至少在数理化方面比美国同龄学生要好得多。一些到美国走马观花地“考察”过一两个星期的中学校长和老师,几乎都著文持这种观点。

    更有甚者,有人还给出了这样一个理想教育的公式:中国初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或者,中国的本科教育+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这两种公式异曲同工;中国学生的基础比美国学生好,但创造性、研究性能力不如美国学生。

    为什么“基础不好”的学生反倒有更好的创造性?这合乎逻辑吗?符合教育规律吗?正如丘成桐教授所辛辣指出的那样:“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

    有人分析说,“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孩子分出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和尝试。”

    在美国,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怎样才能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教育必须适应孩子的天性和发展需要,而在我国,亿万学生的发展,可能被强力禁锢在考试、升学一条路上,有多少孩子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教育中感受过快乐?

    在《自然》和《科学》两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中国6所一流的大学总和20篇,而一所哈佛大学有399篇,这种在原创力上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

    最根本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普及缓慢,而应试教育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生教育是创新教育,但是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阶段实行应试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再提倡创新就太晚了。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许创新,这就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应试教育降低了国民的创新能力,不废除应试教育,中国就不可能出现世界一流大学。

    此外,最近丘成桐教授还明确的批评北京大学等在引进国外人才方面的做法,浪费国家资金、没有实际效果的做法。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引发的中国教育的大讨论,无疑地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办好中国的教育事业大有好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