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10、在美国看小布什与克里的总…

正文 10、在美国看小布什与克里的总…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10、在美国看小布什与克里的总统竞选电视辩论

    我与妻子在美国探亲、旅行期间,正好赶上美国总统大选。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当时中国有关部门也派出了代表团前去观摩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好像是美国有关基金会提供的费用。而且台湾当局也派出了观摩团,这也引起了当地华人的关注,在美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也做了报道。2004年10月前后,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克里与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进入激烈竞争阶段。

    当时,美国的民意测验表明,两人的支持率不分上下。按美国的总统选举程序规定,要进行两次公开的电视辩论,电视向全国现场直播,供选民观看、分析选择。我也很有兴致地观看了电视辩论的全过程。电视辩论是在一个礼堂举行,也可能是一个电视演播厅,一位主持人向现场观众简单介绍两位总统候选人后,宣布辩论会开始。

    两位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和克里,西装革履,登上主席台,两人见面握手,彬彬有礼,然后分别坐在主席台上的椅子上。椅子旁边连接着一个小木台,可供两个人现场做笔记。俩人分别做几轮相等时间的发言,宣传自己的竞选纲领和各项政治主张。双方之间当然有互相指责的内容,但是,发言讲话态度自然、语调平和、温文尔雅,没有谩骂攻击,台下的观众是双方对等人数的拥护者。一位发言结束,便有自己拥护者的鼓掌支持,但无大吵大闹、呼喊之声。

    这种现场直播的辩论,使我不仅想起法国人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这句话是超越时代的民主思想经典言论,脍炙人口。

    我看到辩论会现场,当一个人发言时,另一个人在做笔记,根据对方的发言内容,准备自己的讲话提纲,前面部分政策主张的讲话当然是事先准备好的,但进入辩论阶段之后,则完全是现场发挥了,因为事先不会知道对方要讲什么。通过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现场电视辩论,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们思维方式的逻辑性、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都会真实、全面、生动、具体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如何事先包装和现场掩饰都没有用场。

    我们看到,中国高级官员的讲话都是由秘书写好,到会都是照本宣科。我们在电视报道中,甚至看到有的高级首长连“同志们、朋友们、各位来宾……”这样的简单的开头语,也要照着秘书写好的稿子一字一句的读,讲话内容也大多充满官话套话,十分乏味。

    小布什与克里两个小时的电视辩论,场面有条不紊,双方候选人心平气和。看着这样的竞选辩论,也引发我的一些联想,如果中国的所谓“路线斗争”,也能采取这种和平方式,与、与邓小平、与彭德怀、与中国各民主党派的领袖和广大知识分子、与人民代表等就中国的建国方针、发展方向、政策路线,进行平等的和平的讨论与辩论,中国是不是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人民也可以少吃许多苦头,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是不是可以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回顾历史,我们注意到,在1949年发表的著名的天津讲话中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下,在劳资两利的条件下,让资本家存在和发展几十年,这样做,对工人阶级好处多,坏处少。”这一正确的方针路线被否定,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行了公私合营,要资本家“主动”交出资产,给一点“定息”。

    后来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等方针政策,最终导致了“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吃不饱饭,损失巨大。而后所谓的“刘邓路线”,主张“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主经营,包产到户)的国内经济政策措施和“三和一少”(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对外援助要少)的对外的国际交往政策,又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对象,被批判为“资本主义复辟路线”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我们看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当年、邓小平当时的方针政策也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庐山会议”上,彭德怀为民请命,触犯龙颜,被打成反党分子。而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庐山会议,彭德怀说了实话,当时参加会议的人,90%以上都知道彭德怀说了实话,都违心地表态拥护。如果90%的人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的历史将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样子。

    为什么当时正确的方针政策、路线主张得不到承认,不能执行?是中国政治生活不民主造成的。还有著名学者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他在建国初就呼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主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他的正确主张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遭到批判。

    错误的人口政策使得中国人口失控,造成后来的人口迅速膨胀,使得今天的中国人口超过13亿,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许多问题都难以解决,给中华民族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在被错误的批判后,马寅初仍然表示:“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至战死为止。”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知识分子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伟大精神。

    在最近的媒体上,我还看到有一篇胡耀邦的女儿满妹写的回忆录。胡耀邦的女儿满妹在回忆父亲的书《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中写到:胡耀邦曾十分感慨地说:“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多伟大呀!他亲自指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亲手建立了那个国家,亲自参与了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但是他只当了一届总统,为以后的历届领袖做出了榜样。所以,美国只有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能打破总统连选两任的法律。”胡耀邦又说:“这可能也是美国能在经济上保持高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胡耀邦又对女儿说:“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也能有华盛顿。”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也曾经对美国的政治制度有过关注,他说:“我们恨美国那个帝国主义……但它搞成一个发展的国家总有一些原因。它的政治制度是可以研究的。”我也听到有朋友说,邓小平生前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有说法,要加以研究和借鉴。在观看美国的总统选举的电视辩论时,我想到了这些,但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在2008年11月举行。2008年9月27日,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的迈凯恩与民主党的奥巴马的首场辩论举行,会场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牛津市密西西比大学,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两个人到场辩论的画面,同我在美国电视上看到的小布什与克里的电视辩论的场面大致相同。两个人出场登台,见面握手,也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原先排定的辩论主题是“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但是因为近几周爆发的金融危机,奥巴马与迈凯恩的辩论涉及经济问题。在辩论开始的30分钟内,几乎所有的话题都集中在经济问题上,两位总统候选人着重讨论美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应出台怎样的救市计划等。在外交论题上,两人就驻伊拉克美军的撤留问题、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的反恐作战、伊朗核问题、对俄罗斯政策等展开论战。72岁的麦凯恩在辩论总结中暗指奥巴马没有经验,称自己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便可就任美国总统职位。

    我比较关心的是两位候选人关于外交政策中的中美关系政策取向,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为了拉拢选票,唇枪舌战,就国内外政策通常是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当大选过后,当选总统会根据美国的国家利益调整相关政策,并不一定完全兑现竞选时的种种许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