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1、美国人的财富观和慈善义举

正文 1、美国人的财富观和慈善义举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1、美国人的财富观和慈善义举

    1、 千金散尽    心留满足

    2009年4月1日,在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时候,比尔•盖茨来到中国,他代表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展开合作。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在短短逗留一天时间后,盖茨次日即飞往伦敦参加G20峰会,给中国留下的是3300万美元的捐赠和为期5年的防治结核病项目。

    据中国卫生部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结核病死亡13万人,患者数已居世界第二,其中80%的病人在农村。盖茨的善举将让我国450万结核病患者直接受惠。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对中国一直有特别的关注,自成立以来基金会的下设机构遍布全球,但是设置海外代表处的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涉及艾滋病、结核病防疫以及农业发展和烟草控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盖茨说:“希望20年后,我所提到艾滋病、疟疾、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都彻底的消失,让贫困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获得公平对待的机会”。“我的新梦想是希望能够平等地对待生命,人们消除了偏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公平。” 作为微软公司董事长和CO的盖茨曾经创造的微软的神话,坐上福布斯头把交椅的时候,他认为金钱对于他只不过是一些数字。

    盖茨说:“我非常幸运,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微软公司,它让我创造了巨额的财富,问题是我应该怎样运用这些钱。是花在我自己身上,还是花在孩子身上,还是去消费,或者让我的孩子变成超级富豪,都不是很好的,还不如回报社会,让世界受益,当我和妻子看到这些疾病的时候,看到这些疾病正着折磨着穷人,例如结核病、艾滋病和疾病,我们决定将一部分的资金放到与这些疾病做斗争上,投资型疫苗。

    让人们得到更好的治疗,所以基金会关注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全球健康项目,从而拯救更多的生命,我认为这将会改善全世界的医疗状况。当然我们做的还是不够的,我们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年的时间了,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

    现在的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拥有600亿美元的资金,在世界银行全球179个国家的GDP排行榜上,这个数额差不多相当于第53位,也就是说,盖茨的基金会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120多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中,比尔及梅林达基金也缩水20%。

    2006年6月26日沃伦•巴菲特以股票形式向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捐款300亿美元,这笔捐赠让基金会的资产增加到了600亿美元,全球慈善业中的巨无霸也就此诞生了。

    谈到巴菲特,比尔•盖茨说:“我没有想到他是这样做的,我们是15年的好朋友,我们非常喜欢谈论世界,谈论做生意,一起打桥牌,打高尔夫,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兴趣的事情,几年前当他考虑金钱的时候,应该花在什么地方,让我感到惊讶,他会把钱委托别人经营,那么他也会选择我,把钱交给我,这是很了不得的。”

    说到自己,盖茨说:“从去年七月份起,我从一个全职的微软员工转变为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的员工,我不知道这将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工作,但我要说,我发现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令我非常的投入和兴奋,这个工作,让我和伟大的科学家们共事,策划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项目,这一点和我在微软的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虽然在间兼任微软的主席,但是我所参与的卫生方面的工作,无论是防控艾滋病、疾病还是结核病,让我忙碌于世界各地,我发现改变现状的机会很大,所以我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拥有两份难得的好工作的人。”

    对于慈善,比尔•盖茨说:“慈善非同一般,它没有政敌,不用担心有朝一日被人选下台,也不会像企业上市,用不着每天面对让人心惊胆战的股价涨。”对于把自己的巨额财富拿出来从事慈善事业,他说的非常轻松:“哪些获得很多的人,也该做出很多”,对于自己专职于慈善事业,他说:“千金散尽,心留满足”。“千金散尽,心留满足”一句看来十分轻松的语言,却给世人振聋发聩的震撼。比尔•盖茨和奥林•巴菲特,两位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不约而同的决定将慈善作为他们数百亿财富的最终归属,而不是遗留给自己的子女,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如何这都需要无与伦比的勇气、举世无双的魄力和登峰造极的道德远见。

    2、世界两大富翁的握手

    2006年6月,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亿万富翁巴菲特表示要捐出310亿美元给美国的慈善机构――以比尔•盖茨夫妇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中国的许多报纸上报道这条消息时,还刊登了两位巨富握手微笑的照片。巴菲特说:“富人应当给自己的孩子留下足够的财富,以便让他们能干他们想干的事情,但不能让他们有了足够的财富后可以什么都不干。” 这句话说得非常幽默,也说明股神巴菲特目光远大,他对自己孩子的爱无容置疑。

    美国亿万富翁巴菲特也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他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一分钱,他当过报童,推销过饮料,富起来之后,他没有买豪宅名车。巴菲特捐出自己财产的75%。使得比尔•盖茨慈善基金会的总资金超过了600亿美元,按照美国法律规定,这些钱每年一定要花掉一部分,否则要上巨额税款。盖茨基金会计划将300人的工作人员扩充到600人,以便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想办法把钱花出去,用于全世界的慈善事业。

    盖茨基金会打算在全球的教育、健康领域进行资金资助,还将帮助第三世界的穷人,促进一些穷国的农业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善穷人的卫生、饮水条件,想办法降低母亲分娩的死亡率,而他们最大型的慈善资助项目是全球防治艾滋病。2006年8月,盖茨基金会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资助中国2亿美元,用于防治艾滋病。

    3、比尔•盖茨的金钱观

    在此之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多次表示将个人资产500亿美元中的95%捐给慈善机构,已经捐出的金额已有290亿美元。他说:“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比尔•盖茨有三个孩子,他多次表示,最多给每个孩子留下1000万美元,他的个人资产的绝大部分要捐献出来,其中有以盖茨和他太太的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盖茨在日常生活上也很节俭,在西雅图的微软公司总部上班时,他只是开着一辆“雷克赛斯”。这种车,在中国原先叫“凌志”,在中国售价是50~60万人民币,在美国也就4万美元左右。很多人知道,盖茨因公务到世界各地旅行,乘飞机也不坐头等舱。比尔盖茨的许多节俭的小故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酒店开会,由于去晚了,以至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噢,要花12美元,这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不同意,坚持要找4美元的普通停车位。

    比尔•盖茨的捐款随时随地都是在不断地进行当中,2000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曾一次捐出20亿美元,把全美国的所有中学图书馆中的电脑更新了。

    4、乐善好施的美国人

    美国人的乐善好施,人们的慈善义举是非常积极的,到目前为止,美国现有慈善机构73万个,美国人的慈善捐款已达7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些中等国家如丹麦、挪威等国家一年的GDP(国民生产总值)。除了比尔•盖茨、巴菲特,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慈善义举。

    1980年,美国商业大亨朗埃圳捐了3000万美元。

    1990年美国有线新闻网C的总裁特纳也曾一鸣惊人,捐给联合国10亿美元,当时他的个人总资产是30亿美元,这都需要相当的慈善爱心。

    1994年,89岁的著名出版家唐纳•米勒死后留下高达900万美元的财产,根据他的遗嘱,除了留给妻子100万美元之外,他的财产全部捐给了慈善基金会,而对三个成年子女未留分文。他说:“我已培养了他们,他们目前的境遇都不错。”

    2001年,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的各界明星纷纷解囊,明星个人对“9.11”事件遇难者家属捐款达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有:

    麦当娜200  万美元;     朱莉娅•罗伯茨万美元;

    布莱特妮•斯派尔斯  200 万美元;      桑德拉•伯劳克   100 万美元;

    吉米•凯瑞100 万美元;      德雷博士100 万美元;

    迈克尔•乔丹100 万美元;      罗西•奥道奈尔   100 万美元;

    斯泰文•斯皮尔伯格  100万美元;奥阿德•斯瓦辛格100 万美元。

    这10个人的捐款总数为1300万美元,合1亿多元人民币,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有两点:一是他们的富有,二是他们的慈善爱心。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也是一位慈善家,卡内基说:“财富来自于社会,是社会创造条件让富人发财,富人应当在有生之年将财富回馈给社会。”中国的贪官污吏们,在美国慈善家们面前,应是相形见绌,无地自容。

    5、中国人的慈善观念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中国已有24万个千万富翁,每5000个中国人就有这么一个富豪。而在美国,每年通过捐赠获得的慈善资金却是个巨大的数字,迄今总捐赠达到7000亿美元。而最富有的20%美国人中所捐赠的钱,占了全部慈善款的2/3。这一对比充分地显示出中国内地富人离“慈善”有多远的距离。

    中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者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中国每年的捐赠款只是美国的四百分之一。有统计说,2002年中国人均捐款0.92元,中国每年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怕露富仅仅只是借口。在中国,有“为富不仁”的说法,到面前为止,仍然是这样,有些人发财致富,或是化公为私,或是巧取豪夺,或是贪污受贿。当然也有勤劳致富的,也有创办高新产业,利用科技知识致富的。但是像美国人那样,把个人资产捐给社会的不多见,我们在电视新闻中见到的捐助,大多捐的是企业和单位的钱。以上是2008年以前的情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在难以预料的天灾面前,亿万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国各阶层人民扶危济困的慈善爱心也发扬光大,得到升华,谱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6、美国普通民众的慈善爱心

    美国人的这些巨额捐款行为令无数中国人难以理解,就像美国人收养中国孤儿,特别是残疾孤儿一样。如果有人认为慈善捐款都是美国亿万富翁的事,与普通人无关,那可就错了。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的总裁特纳宣布捐出10亿美元之后不久,83岁的孤身老人斯考特走进旧金山市区经常为她看病的医生的办公室,递上1000美元的支票,捐给这个医生主持的“学生基金”。斯考特是个黑人,她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不过851美元,这1000美元是她省吃俭用4年攒下的积蓄。

    1997年12月,经营洗衣店的麦卡提夫人把一生劳作积攒的15万美元捐给了南密西西比大学,建立了“黑人学生基金会”。新泽西州的居民包叶尔中了“彩”,金额1100万美元。这位从没结过婚的72岁的老人,平时总是准时到教会,但这次她迟到了。教友以为她中了头奖,不会再来教会,但弥撒开始了20分钟后,她蹒跚地走进教堂,解释说她的旧汽车半路抛锚,要送去车行修理。随后她宣布,把“彩”的奖金一半捐给教会,一半捐给当地消防志愿队和救急队,她自己连一辆新车都没有买,消防人员在美国是很受人们尊敬的。我的房东夫妇是来美国留学的华人,俩人都获得博士学位,他们的孩子立志长大以后要当一名消防队员,夫妇俩人也非常高兴。

    在美国, 更多的捐赠者,既不是来自大富翁,也不是来自“彩”中奖者,而是来自千千万万普通人每月几元、几十元的固定小额捐款。帕瑞德默小姐每个月给一个环保组织捐5美元,已持续了25年,她说:“捐献是我和世界的联络渠道。”

    造福社会,是否捐款和个人经济条件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美国人之所以捐款,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回馈社会的意识,并认为很多事不应该由政府管,而应该交给社会,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美国的主要名牌大学都是私营的,靠社会捐款运转。像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校,每年的预算都达几千万美元,绝大部分来自各界捐款,其中很大部分来自该校毕业后的学生。著名的哈佛大学,就是以捐献人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1618年)。在美国,这种捐款助学的传统风尚,由来已久。

    东方人的观念是,人死了财富要留给儿女、亲属,但美国人却不以为然。1986年居住波士顿的81岁的纽伯格去世时立下遗嘱,把他的全部560万美元的财产捐给美国政府。

    7、捐献时间和劳动服务也是美国人的慈善义举

    美国人不仅捐献金钱,更捐献时间和劳动。做义工早已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例如,1993年的“国际海岸清洁日”,全美国有22万义工在几千里海岸线和河边清扫了2400吨垃圾。在美国的图书馆,在公园服务处,在许多公共场合,都有义工在为公众服务。美国中、小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并且服务的记录将作为大学选拔的条件之一。

    在社区图书馆、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大大小小的公园、在小学生放学后的校车的前后,在各种公共场所,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在为公众服务,他们面带微笑,满怀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做义工是美国学生的必修课,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受到美国人的这种感染,也入乡随俗,积极主动做义工。

    有统计说,美国的家族企业,第二代存在的有30%,第三代存在的有12%,第四代存在的只有3%。在中国早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说是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毁灭的三部曲。美国的富人们,也深知这一点,许多富人担心,过多的财富会宠坏子女,所以他们将大笔的财富捐献给社会。只想让子女享受中产阶级的生活,留下的钱足够子女有一幢房子,并能受到良好教育,再有一定的医疗保证即可,除此之外,并不给孩子留下过多的资金。

    8、美国人的金钱观念与美国的法律制度

    许多美国人对待金钱的认识是:

    Money talks 金钱有发言权――慈善义举;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钱是好仆人;

    But a bad master   但却是坏主人。

    意思是说,人要支配钱,不要让钱支配人,这些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年,美国人的慈善捐款总额达到了260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6%。 美国人对慈善事业有着这么高的热情,许多富豪认同卡内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们把回馈社会、帮助穷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

    美国有一个对慈善事业发展十分有利的法律环境。美国的税收政策对富豪们颇具影响力,美国的遗产税、赠与税以高额累进著称,当遗产在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许多美国家庭都让子女参与他们的慈善计划,他们通过慈善活动教孩子们如何管理财富、并向他们灌输要慷慨回报社会等价值观念。

    有人说,美国人的慈善义举带有朴素的精神,也有人说是基督教的宗教文化倡导了美国人的慈善义举。基督教认为:金钱财富这些世俗之物,都是上帝托管了个人的,并不永远属于自己,最后都要归还给上帝。追求更多的财富是贪婪,而贪婪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行。对金钱应“取之社会,还于社会” 。《圣经》中说:富人死后想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富人进天堂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散尽钱财。

    美国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们有快乐的婚姻,并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在美国,既有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慷慨解囊,回报社会。也有更多的平民百姓,纷纷把自己辛苦所得的财富捐献给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

    慈善捐赠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是一种文明行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慈善捐赠是一种文明的上层建筑,无容置疑,在这一点上,美国是先进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