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第二章:10、耶鲁风雪遇雷锋

正文 第二章:10、耶鲁风雪遇雷锋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耶鲁校园的“美国雷锋”你在哪里?

    又是一年圣诞节到了,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每年,当圣诞节到来,每当我看到鹅毛大雪纷飞落地的时候,总是回想起第一次赴美探亲时,我在美国度过的圣诞节,在耶鲁大学校园遇到美国“雷锋”的难忘经历。那一年的秋天,我与妻子去美国看望在美国读书、工作的儿子,当时我儿子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光电公司工作。

    那时候,我们住在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圣诞节休假期间,我儿子驾车带着我们去美国东部的几个城市旅行游览。我们去了纽黑文、波士顿,参观我们心目中的大学圣地――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而后又去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参观、游览。六天时间先后走过美国东部的八个州,行程数千公里。无数个游览景点,无限的风情风光给我们留下来美好的印象。然而最使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在耶鲁大学校园度过的白色圣诞夜和风雪中遇到助人为乐的“美国雷锋”。

    在纽黑文,我们在耶鲁大学学生公寓里,我儿子的同学阿德家住了两天。阿德是我儿子在清华大学的校友,毕业于电子工程专业,在耶鲁大学攻读计算机人工智能博士学位。在这里,我们在阿德的带领下,仔细参观了耶鲁大学,了解耶鲁大学的独特的发展历程、先进的教育理念、各种专业设置、科学研究项目和独具特色的校园风光。

    在漫天风雪中,我们与在耶鲁大学学习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20多位同学欢聚一堂,共庆圣诞,大家交流在美国的学习与工作的种种经历与感受,收获很大。第二天,我们参观了耶鲁大学的校园,舒伯特表演艺术中心、克兰生物楼、 鲍博•库克船坞、 伍尔西大厅、古香古色的耶鲁老楼、现代化的格里莫音乐图书馆,这些都是耶鲁的“名胜古迹”。

    我们还看了图书馆、教学楼、音乐厅和校园内的一座座纪念塑像。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各具特色,真是古典与现代并存,庄重与秀丽同现。因为有雨雪,光线暗淡,没有闪光灯的相机拍的照片效果不太好,但是确是不可替代的纪念。

    我们又冒着雨雪去了阿德的实验室,在实验室走廊的墙上,有一幅几平方米的图板,用英文打印出:

    1、科研题目2、研究人员姓名3、指导教授姓名

    4、科研流程    5、进度计划

    上面还有各种文字内容和图片,十分清楚。 阿德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科研项目与进展,我们也非常感兴趣地认真地听。到了晚上,又有十几个同学,先后来这里相聚,可见主人阿德十分好客,真所谓“主雅客常来”。虽然遇上雨雪,参观游览拍照留念很不方便,但是,能在这里一下子遇上这么多的学子精英,同学们之间热情友好的问候、交流,也是非常难得的。

    第三天的早上,招待我们的阿德夫妇一大早开车去纽约,送同学的来探亲的父母回国去肯尼迪机场。我们吃过早饭,收拾行装准备下一站波士顿之行。

    因为昨天先是下了大雨,晚上气温骤降,夜里又下了大雪。一早醒来,只见漫山遍野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校园内的道路上,表面是一层厚厚的雪,下面是一层厚厚的冰。走路十分艰难,我们好容易来到停车场,所有的车辆被大雪覆盖,只能大约看出车的形状。我们来到自己的车旁,儿子打开车后盖,取出我们带来的拖鞋,用来除去车体、车窗上的冰雪。

    我们三个人忙了半天,只是把车体表面的雪除掉了,雪下面的厚冰,仍硬硬地、牢牢地冻在车窗上。这下可麻烦了,除不了冰雪,坐在车内,看不见外面的道路,车上不了路,下一站波士顿、华盛顿的旅行计划要受到影响。从新泽西来的时候,没想到天气能这么冷,我儿子只穿了一件毛衣,也冻的直哆嗦。我们除一会冰雪,暖和一下双手。当年,我在农村插队时,冰天雪地里劳动的场面似乎又出现了。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不知不觉间,一辆蓝色轿车停在我们前面,下来一位美国男士,穿着得体,神态自然,他竟朝着我们走来,手里还拿着一个两尺长的器具。他走到我儿子跟前,把那个东西交到我儿子手上,然后,回头指了指他的那辆车,对我儿子说着什么,我儿子忙说“hank you!”那人便用一个美国人特有的挥手致意动作后,从容离开。

    我儿子告诉我们:“他送来的是轿车专用的除冰、除霜器,这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用完后,放在他的车前窗上就可以了。”我儿子的车上原来也是有这种工具的,只是这次没有带来。这专用的工具,真是非常好用,儿子把它贴在车窗上,用力从一头刮到另一头,一条20厘米宽的车窗就被清理干净了,几个来回,不一会儿功夫,就把车前窗清理出来,车体其它地方清理起来也就非常容易了。

    我从儿子手里拿过来也试了一下,果然非常轻松。“Very good!”高兴地喊了起来。我们长松一口气,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美国朋友,真是雪中送炭,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消除完冰雪,儿子拉开车门,取出笔和纸,写着什么,原来我儿子在写一封感谢信。我儿子把感谢信连同除雪器,放到了那位美国男士的车窗前。

    这位美国朋友,一定是看到我们一家三口,在艰难地除车上的冰雪后,就把他车上的除雪工具拿来递给我儿子,就很放心地离去,他知道我们一定会还给他。在美国,帮助他人是普遍的美德,信任是对别人的最大尊重。我们无形中又一次感受到了美国朋友助人为乐的情怀和对我们素不相识的路人的尊重,这位美国朋友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顿时高大起来,自然使我想到我们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家喻户晓助人为乐的雷锋。

    这时,我们看到太阳已高高升起,遍地的皑皑白雪,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我们心情舒畅极了,收拾好一切,高兴地驱车前往下一个目标――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可真是,“纽黑文白色圣诞夜,耶鲁校园风雪遇雷锋”。我们回来后,经常与朋友们谈起这一奇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耶鲁大学校园的助人为乐的“美国雷锋”。

    当2008年的圣诞节到来时,我望着窗外飘落的片片雪花,回想起在美国耶鲁大学度过的白色圣诞夜,不禁在心头想起:“耶鲁校园的‘美国雷锋’,现在你在哪里?”“你是否还记得你帮助过的一家三口的中国人?”我猜想,这位美国朋友一定还住在耶鲁大学,他很可能是耶鲁大学的一位教授,或许是一位工作人员。希望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在耶鲁大学学习的中国同学,帮助我找到这位“美国雷锋”。

    这个美好的经历,我们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也想象能有一天再见到你――耶鲁校园的“美国雷锋”,当面向你说一声“hank you!”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