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正文 第二章:2、纽瓦克自由公园看自…

正文 第二章:2、纽瓦克自由公园看自…

目录: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 作者:毕胜福| 类别:都市言情

    2、纽瓦克自由公园看自由女神雕像

    “家”门口意外会见好友

    我儿子的高中同学阿明,也是在美国佛罗里达留学深造时的室友,他博士毕业后找工作,来新泽西州的一家公司面试,当然想与我们见上一面的。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阿明的电话是当天下午三点左右打来的,当时他已在纽瓦克机场,他是前一天晚上的十一点从佛罗里达飞来到应聘公司面试,当天上午面试结束。午饭后,招聘公司派车把他送到机场,晚上6:40他将飞回佛罗里达。他想在空闲的三个小时里,与我们会面,并想与我们一起游览纽瓦克城或是相邻的纽约。

    我与儿子马上驱车前往纽瓦克机场会见阿明。在国内读高中时,儿子与阿明就是最要好的朋友。阿明的父母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教授,他的哥哥在美国工作,阿明经常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全家都很喜欢这位小客人。阿明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的是数理统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到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始硕博连读。我儿子在清华大学读电子工程专业,五年后大学毕业,也去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读书,继续读电子工程专业,两位朋友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大学意外重逢。

    这两位老朋友是金榜题名时又在他乡遇故知,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儿子初到美国时,人生地不熟,阿明先他一年到美国,对他多有帮助,我们也感激不尽。记得我的父亲当年曾谆谆告诫我们:“交下朋友,等于置下地,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我们也不断告诫儿子,到了美国也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广交朋友。

    能在我们“家”门口意外会见好朋友,心情自然十分激动。几分钟后,我们的车就上了高速公路,还是那条1号公路,壮观无比的16线大道又呈现在眼前。天气晴好,车流滚滚,时间接近黄昏,阳光射在云层中,金光灿烂,变幻无穷。我们刚到美国的那一天,儿子开车接我们,从纽约肯尼迪机场到爱迪生市是夜间行车,道两旁的景象什么也没有看到,今天再次经过,可以非常清楚地欣赏到路边的景象,非常难得。

    纽瓦克――纽约的姊妹城

    纽约这座城市,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她的英文名字是:ew York,读出来就是:纽约克。纽约这个名字的来历,在本书的“天堂还是地狱――纽约曼哈顿之行”有详细介绍。纽瓦克的英文名字是:ewark,与纽约克当然是姊妹城。纽瓦克是美国新泽西州第一大港口城市,面临纽瓦克海湾,隔着哈德逊河与纽约曼哈顿相望。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约31万,其中黑人占半数以上。1880年后,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城市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瓦克曾是美国主要造船中心之一,运输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首要地位,纽瓦克港是纽约――新泽西综合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多个远洋船只泊位、大面积的货仓,并有巨大的冷藏设施,它承担着纽约地区30%的海上货运量,是美国东海岸汽车和木材的主要进口港。与就近的伊丽莎白港共拥有年装卸1200万吨集装箱的货运能力,所在的纽瓦克湾沿岸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装卸区之一。

    1973年落成的纽瓦克国际机场,在纽约大市区的机场中居有重要地位。这里工厂企业规模不大,但部门多样,有皮革加工、珠宝首饰、啤酒、塑料、电气设备、汽车部件和化工产品等,是新泽西州金融与保险业的中心。纽瓦克有众多公园和文化设施,军人公园设有著名的美国国内战争纪念馆,纽瓦克博物馆以独特的设计与陈列精湛的装饰艺术品而享有盛誉,纽瓦克有新泽西理工学院等多所学府,还有著名的三一大教堂、祈祷堂等多所古迹。

    儿子驾车去纽瓦克机场会见老朋友,一路上我们看到道路左侧的工厂占地广阔,看设备好像是一座炼油厂,有白色的球形罐,一座连一座,有几十座,几十个高高的烟囱耸立在场地内,只有一个冒着雪白的烟,可能是水蒸气,另一些烟囱连一点白烟也没有。道路右侧是港湾,远处一艘艘巨大的货轮停泊在锚地,近处成百上千艘游艇停靠在海岸边。

    透过车窗,可以看到港湾内清澈碧蓝的海水。抬头看空中,大型客机一架又一架起飞、降落。纽约的肯尼迪机场和我们将要去的纽瓦克机场相距很近,都是非常大型的机场,每天有上千架次的飞机频繁起落。纽约有三个国际机场,Kennedy肯尼迪机场、ewark纽瓦克机场和La Guadia拉瓜迪亚机场,其中肯尼迪机场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美国50%的进出口空运业务,35%的国际客运业务都通过肯尼迪机场

    我看到,远处还有一个广告飞艇,悬浮在空中,似乎静止不动。儿子一边驾车,一边仔细地看地图与道路上的指示牌。这时阿明同学又来电话了,说是他正在机场的出口处等候我们。共30分钟的行程,经过几个转弯,儿子的车到了机场A口,我用儿子的手机与阿明电话联络,他已在机场A口的东头等我们。我们的车慢慢前进,看见了阿明在机场出口处向我们招手,此时此地有多名交通警察维持秩序,任何车不能停留,我儿子把车速放慢,待阿明上车后,就又加速离开。

    “就去看她!”我们三人异口同声

    在车上,我们三人讨论这有限的三个小时怎样利用,突然间,在车的右侧前方,自由女神像出现了,我们兴奋异常。那一次我们去纽约,因为时间紧,没有近距离的欣赏她,现在著名的雕像出现了,“就去看她!”我们三人异口同声。

    自由女神像在曼哈顿岛南端海面上的一个小岛上,车是上不去的。但哈德逊河对岸的纽瓦克,却是观赏她的最佳地方。因为道路较复杂,几经反复,我们终于找到了自由公园的入口。这是一个可以免费进入的公园(在美国,许多这样的公园都是不收门票),进门后马上找泊位停车,然后我们急忙奔向河边,这就是著名的River(哈德逊河)。1609年,英国航海家enry哈德逊)来到这里,沿河上溯探险,这条河便以“哈德逊”命名。

    观赏自由女神雕像有三种途径,一是可以乘船登岛,二是乘船环绕,另外也可以到哈德逊河对岸纽瓦克自由公园,凭栏遥望,三种方法,各有千秋。

    坐船直接上岛,可以近距离的观察这座神圣的雕像,如果乘电梯可以到?望台,眺望纽约曼哈顿的风光。但由于塑像太高,摄影留念则无法拍摄到女神像的全貌。如果是坐游船游览,船从自由女神雕像前慢慢经过,也可以眺望雕像雄姿,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女神像全貌。遗憾的是,这样的欣赏,时间太短,转瞬即逝。而且船上的游客太多,拍照留念很不方便。现在我们来到这里,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干扰地尽情观赏。

    这时我们看到,有游艇从纽约开来了,乘客有早上由此地乘船,到纽约游览归来的,也有家住纽瓦克而在纽约上班的白领。许多游客也来到河边,再回头凭栏眺望曼哈顿。我们看到在几百人的游客中,有不少华人。我们随人流来到河边栏杆处,凭栏远望。纽约曼哈顿就在眼前,高楼林立,绵延向北,气派无比,异常壮观,这情景与我以往在电影、电视和许多图片中见到的一模一样。这里是最佳的拍照、拍摄地点,可以看到曼哈顿的全貌,一览无余。想一下当初我们在曼哈顿的高楼大厦中穿行,真是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曾经高高耸立的世界贸易大厦的双塔大楼不见了,而且周围的姊妹楼,因受到飞机爆炸的波及,已经没有了原先的艳丽姿容,因部分受损,正在修缮,整个大楼披着黑色的网罩,好像是在为消失的双塔致哀。我久久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最后把目光投在高高地耸立着的自由女神像上,脑海中浮想联翩。

    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雕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110周年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珍贵礼物。塑像由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巴扎尔迪设计并主持建造,雕像内铁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塑像从1874年开始设计,到1884年5月全部完成。1885年5月,分装成210箱,用法国船拖运至纽约。100多年来,自由女神站在那儿,她高举火炬,照亮了曼哈顿岛外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海面,欢迎着每一位舍生忘死、披风斩浪、投奔自由、追求幸福而来的人们。

    自由女神吸引世界精英

    1886年10月28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主持自由女神揭幕式。从此,凡是进入纽约港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100多年来,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绵延不断的人流中,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大批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其中包括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这些人中,还有来自英格兰的律师,法兰西的艺术家,意大利的雕塑家、歌唱家和许多国家数不清的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

    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省的移民,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亚洲移民,又给美国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日后成为高级白领的精英学子。正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精英人才,才使得美国在世界上保持了科学技术的霸主地位,这也是美国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这里云集着如此多的精英呢?为什么美国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

    我们国家现在也清楚地认识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金的重要性。也有许多人在问:大批的中国精英人才,远涉重洋,到美国深造发展,有必要吗? 这其实是个双赢的问题。人才和科技对于社会和人类都应该是开放的。也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无国界的必然规律。

    来自中国台湾的李开复博士,凭着自己卓越的知识才能,先是出任了微软的全球副总裁的高位,而后又当上了后起之秀的Google(谷歌)的副总裁,目前在北京工作。我们也看到,还有华人学者中的许多I精英,正是他们既为美国的经济保持活力,开辟新的增长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同时为中国的教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和正在做出巨大的贡献。

    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CCV 年度大奖的得主邓中翰,就是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从美国硅谷回来,在北京创业。他领导他的团队,做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大获成功!据说现在美国的硅谷,有数万中国留学人员在工作,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近距离看自由女神

    我们向海港南边走,此地是哈德逊河与大西洋的交汇处,我所熟悉的海水的腥味随风飘来。有几个美国黑人男士在垂杆钓鱼,我看到他们钓上来一条小鱼时兴高采烈的样子,而随后就把小鱼抛下大海放生,给小鱼以自由,这个时候,他们的表情更加高兴。儿子告诉我说,在美国,钓鱼是要交费办理许可证的,美国有关部门规定,钓上来的小鱼不能食用,必须放归大海。在这里,我确实看到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他们非常自觉的把钓上来的小鱼扔到海里。

    我们沿着栏杆向前走着,自由女神像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看到,小岛上自由女神像安放在一个有10个角的图案的基座上,我反复观察揣摩这个图案,终于明白图案是在一个正方形的基础上,前后各伸出一个角,而左右伸出的是两个角,加上正方形的四个角,正好是10个角。45米高的基座是由大逐渐变小的四棱柱的塔体层层叠加起来的,上面高高挺立着46米高的自由女神铜像。

    自由女神双唇紧闭,气宇轩昂,巍然屹立,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她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她的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着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自由女神,你是自由的化身,正义的化身,真理的化身,120年来,你不但是美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所有爱好和平自由的人民的理想化身。

    花岗岩构筑的雕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琪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

    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

    身无分文的人们

    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

    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情感,又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欢迎从世界各地投奔自由而来的人们,真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恩赐。过去,她曾是来者不拒,而现在,你必须证明你足够优秀,她才欢迎你,接纳你。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巴扎尔迪在1865年开始设计塑造的。他是根据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后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顽强抵抗时,在暮色苍茫中,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越过障碍,高呼“前进”的口号,冲锋陷阵的原型而创作的。巴扎尔迪目睹这一场景,心情万分激动,从此,这位姑娘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自由女神。自由女神的全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她矗立在纽约港外的“自由岛”上。而曼哈顿对岸纽瓦克的公园也叫“自由公园”,是“自由女神”的名字在前,还是“自由岛”、“自由公园”的名字在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由”是美国人民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人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再见,自由女神!再见,老朋友!

    因天色已晚,下船的乘客,很快便驱车离去。上千米的长桥边上,只剩下我们几个游人。回头看,西边落日红云满天,霞光万丈,金光灿烂。另一边波光粼粼的海湾里,一群海鸥在游艇间自由地飞翔,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景色。岸边的枫树也大半叶红,交相辉映,景色迷人。

    河畔边一排卖小食品的车已是人去车空,河边商店内有些游客在选购旅游纪念品。我们在店内参观后回停车场上车,又见右侧海湾中,一排排游艇,连成一片,高档豪华,很多游艇都是封闭的驾驶台,各种复杂的航海设备,我们以前从未见过。5:30到了,我们驱车去机场,停车费每小时两美元。进到候机大厅后,找到一家中餐馆,落座后,选了四菜一汤――菠菜鸡块、洋葱牛肉、清炒蘑菇、青椒炒肉、西红柿酸辣汤、还有两份米饭,一份炒面,合计21美元。

    我们看到旁边有几位仪态大方、美丽动人的空中小姐,还有身穿制服的机长、驾驶员也与我们吃一样的中式套餐。可见美国的富人和穷人,在饮食上差别不是很大,他们可是高收入者。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在美国,街头乞丐和总统喝一样的可口可乐,吃一样的汉堡包、三明治,啃一样的鸡腿,并无明显区别。餐后我们送阿明进机场登机口,亲切话别,后会有期。

    我与儿子走出机场,驱车返回爱迪生市,再上高速公路走16线大道。因为又到了下班时间,又是车流滚滚,金光闪烁,壮观无比,我们顺利到家。因看到纽瓦克的哈德逊河边景色优美,非常适合拍照,过了两天的周末,我们全家又来到这里,旧地重游,拍下了许多照片,是我们旅美之行中最得意的几张之一。我们把在美国拍摄的照片选出10幅,配上了名称:

    1.国会山前水如镜      2.远眺纽约曼哈顿

    3.尼亚加拉大瀑布      4.洛杉矶黑白骑警

    5.机翼下的富士山      6.自由女神的风采

    7.白宫前反战妇女      8.波士顿哈佛校园

    9.查尔斯河风光好     10.好莱坞金光大道

    我所拍摄的这10幅照片参加了大连市的“海外风情风光摄影展”,获得优秀奖,自然喜出望外。在纽瓦克,儿子喜遇在中国、美国两度的同窗好友,在哈德逊河畔,我们眺望自由女神像的纽瓦克之行,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