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正文 第7章 荆襄词

正文 第7章 荆襄词

目录: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作者:东方火花| 类别:历史军事

    当即颇为傲慢,仰头对蔡和道:“蔡将军,请出题吧?”

    傍边向氏兄弟听到刘琦如此张狂,暗自捏一把汗,连连拉住刘琦的衣襟,希望不要随蔡和起舞?

    一边的王桀看到刘琦居然如此自信,颇为诧异,仔细端详着刘琦,仿佛见到什么外星人似地。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意见鱼饵上钩,蔡和大喜,三下五除二,与一些人低语数声后,当即宣布道:“最近众人都闻大公子贤名,今天让大公子以今天场景为题,作诗一首,大家说好不好?”

    刚刚说完,蔡和傍边一些人颇为得意,对刘琦充满着不友善的眼光。

    向氏兄弟沉不住气了,当即出列道:“公子,不要与这些人争论,当众吟出佳句,就是蔡邕老先生,蔡琰蔡才女一时半刻也不能,道不同不想为谋,我们到那边喝酒,不与这些武夫一般见识?”

    而傍边王桀看着刘琦,再看着蔡和,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刘琦笑道:“蔡将军既然如此诚心相邀,琪敢不从命,自然如此。那就请蔡将军划出道来,琪献丑就是了?”

    众人听到大公子与人发生争论,当即赶过来,最后难刘表也与一干谋士赶到大厅。看到刘琦居然答应蔡和如此挑战,面色非常难看。

    旁边的蒯良见状,赶紧出来阻止道:“公子虽然颇有才名,但年龄尚幼,与诸位大家颇有差距,怎么能当众赋诗呢?大家不要起哄了,当众吟出佳句,这是何等难事?良自认为自己一时半刻也难以办到,蔡将军千万不熬连累大公子。”

    蔡和或者是饮酒过多,或仗着平日与刘表的亲密关系,说道:“异度先生过谦了,一则州牧大人家学渊博,出生皇族,其才学早非常人所能及?二则,人人都说公子高才,非吾辈所能及,今天我等划出道来,不伤大雅。大家都知道这事甚难,若是公子不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见蒯良还要阻止,刘琦抱拳阻止道:“既然蔡将军诚心相邀,琪敢不从命。先生好意,琪感谢了。既然蔡将军要琪献丑,琪敢不从命?“

    不顾众人,按照古人的样子,度着方步于众人之间,众人看到这个样子,都已经停止了争论,奇怪的看作刘琦,有的人想到,一个小孩子,还赋诗,应该是没地方出丑吧?

    勇敢的面对众人的眼光,颇为自信。

    前世奇侠本是文学爱好者,诗词没有读一千首,几百首是有的,既然来到三国,盗版后世几首,简直轻车熟路。

    边走边琢磨盗版谁的?李白的将进酒,仿佛太长了,一个小孩作出来,太石破天惊了?

    凉州词,现在好象没有这种豪情,还是曹植的七步诗,虽然符合刘琦现在处境,但是又情何堪,现在还不是与蔡氏兄弟决裂的时候,该盗版那首呢?

    已经度了七步,还是不能决定,第八步了,看到桌上的荆襄米酒,有感觉了,何不将凉州词改下,成为荆襄词呢?毕竟凉州词意境那样的高,被乱改两句损坏点,应该不会影响大家的视听吧。于是,在踏出第八步,刘琦吟出下面的诗词:

    “稻花米香满金杯,痛饮鼓乐请莫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是谁,不要拍砖,不要抱怨改名作,不要怨改得一塌糊涂,要知道刘琦现在才十三岁,曹植七步诗已经三十多了,一个十三岁小孩,若作出千古佳句,后人不是会怀疑吗?不信你到三国来试试?

    众人听了大惊,要知道东汉末期还没有酿造高度数的美酒,米酒也符合荆襄人的品性,醇正、香甜、可口,这首诗词也言明刘琦的心智,言明渴望建功立业,渴望上战场展示雄心壮志。

    当刚吟完,当即石破天惊,大家感到太费解了,一个十三岁小孩,能够做出如此诗句,这早已超过同时期神童的标准,要知道同时期的孔融让梨就传为千古佳话。

    整个大厅一片沉寂,很多人怔怔的看着刘琦,仿佛重新审视一个陌生人似的,让做贼心虚的人颇感不自然。

    这时也有点心慌,难道如堂吉呵德那样被人戏弄了?还是众人怀疑自己身份了,抑或其他什么的?

    但又不对啊,来到这里身体变小一截啊,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奇侠了,看来是不可能被作弄的?

    那是什么呢,怎么大家以一种异样眼光看着自己呢?

    刘琦正在疑惑中,突然王粲带头跪下,然后是向郎向宠,然后是黄承彦、蒯越、蒯良,最后大家都跪下,一致向刘表祝贺,说大公子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才子,说大公子是神童,说大公子是大汉复兴的希望。

    看到如此情景,作父亲的谁不高兴,刘表也不例外,原本为刘琦捏一把汗,想不到如此轻易地就被化解了,且解答得如此漂亮?看到小孩有如此本是,让原本埋怨的心变成兴奋了。

    外表谦虚一阵后,喜悦即将到来,连续不断地讯问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为何能作出如此绝句。

    这到难道刘琦了,沉默了两分钟回答道:“孩儿想这首诗就名为<荆襄词>吧,只有我荆襄的稻米,只有我荆襄的山水,才可能酿造出如此清醇,味美的美酒”。

    “孩儿在生病期间,看到国事沦落到这种田地,曹操劫持天子以令诸候,天下诸候相互攻讦,堪比春秋战国之时祸乱。想到高祖爷爷斩白蛇而举义旗,奋斗多年才有我大汉之兴。在王莽改制后,天下大乱,幸有光武爷爷挺身而出,光复我大汉王朝。而今高祖立国已四百余年,但我大汉皇帝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李郭二人,近日竟被曹操劫持,辖天子以令诸候。而我打汉室宗亲仅有父亲大人与季玉皇叔苟延于东南,眼见如此衰败景象。孩子于是想仿照班昭弃文从武,以重振我大汉雄风。”

    “今日,蔡和将军要求孩儿当众作诗一首,孩儿想起近年种种遭遇,想起我大汉正在风雨中飘荡,再看到盛在金杯里面的荆襄美酒,一时有感而发,作出这首诗歌。”

    刘表怔怔的看着刘琦,听完表白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涉及面太大了。若是当众表态那无疑与许昌的曹操朝廷彻底撕翻脸皮,这是他所不愿的。再加上事出突然,震撼力太大,竟然沉默无语。

    堂中众人也以复杂的目光看着刘琦与刘表,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不愿轻易发表自己意见,况且刘表也没有垂讯,何苦自找麻烦呢?

    但王粲就不这样了,他抢着向父亲说道:“恭喜州牧大人,公子必然为大汉复兴的肱骨之臣,我大汉必将兴旺”。

    在有人带头之下,一时几个忠于大汉的官吏也跟着鼓噪起来,好像大汉明天就可恢复往日光荣传统似地?而另一部分沉默不语。

    刘表这个时候终于拿定了主意,站起来对众人说道:“小儿荆襄词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佳句,诸位可以代为传颂。即于复兴大汉之事,糍事体大,再考虑大汉天子现在在许昌,且大汉稳若磐石,何来复兴之理?今天是小儿认陈氏为亲母的日子,大家请满饮此杯”。

    于是带头一饮而尽,当即惹得满座掌声不断。

    在刘表定调之后,大家不再谈论什么大汉复兴之事了,很多人只赞扬刘琦的诗词,评论是否可以传世,而不再谈论什么军国政事了。

    看到刚刚推动的气氛就正阳被刘表泠陌了,兴趣全无,一时就想找人喝两杯。

    看到王桀还是那样孤零零的站立在大厅中央,不由得有点不甚,这就是自己的第一个支持者,不论如何,也不能泠落第一个支持者的心。

    当即向前与王粲见礼,坐下后相互聊一些奇门阵法,聊一些治国齐家之法。

    相互闲聊后了解到,王粲兖州山阳高平(也就是今日山东济宁的邹县),孟子的故里,临近曲阜。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位列三公,曾是刘表的老师。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幼时往见左中郎将蔡邕,大文豪蔡邕居然甚奇之倒屣以相迎,后收为入室弟子,将一身才学都传给他,如此方颇有名气。

    ,这无疑更增加了刘琦的兴趣。现在是刘表的幕僚,参与政事。这种经历无疑增加了刘琦的好感,特别是蔡邕入室弟子,无疑提升了刘琦对他的认识,要知道蔡邕是后世最崇拜的文学大师了,其女蔡琰的胡琴更是让后世所敬仰。但遗憾的是,蔡邕已经被王允所处死,蔡琰现在不知所踪,有人说其已经逃避到匈奴左贤王处。

    刘琦努力从脑海中追寻对王粲的记忆,但是印象不深。好象有几部穿越小说中曾经有他的名字,应该还是一时俊杰,可以深交。

    因此,刘琦处处表现出对王粲的好感,明眼人都知道刘琦有深交王粲,将其纳为己用的意思,毕竟王粲是刘琦到三国后所结交的第一个文士。在交谈中彼此为对方才华所吸引,想不到名不见经卷的王粲居然文采奇佳,且见识不凡。而刘琦也应用穿越的千年知识打动其对刘琦的好感,特别是在诗文,对一些时事见解,对很多人物的评价,这些都让他颇为称奇,一个十三岁的小孩,文采与见解居然有如此造诣,刘琦们相谈甚欢。

    另外,刘琦更想知道小丫鬟紫凡的前世今生,与蔡琰的关系,于是谈得甚为投机。

    当停手当年师妹所收丫头正在州牧府时,王桀更是神色兴奋,连连想去看当年那个小女孩。

    有了这层关系,两人关系一日千里,片刻间成为之交朋友。

    就这样们坐在一起,你来我往,谈论当今文学,点评历史人物,根本没有任何时间概念,连向朗、向宠兄弟离开,也没有多加理会,更遑论其他。

    至到老管家刘磐过来提醒,才感觉宾客已经离开多半,才约定日后多多见面,相互之间也早已引为知己。

    看着宾客散去,刘琦再向父亲与陈氏请完晚安后,回到自己住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三国之南汉复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三国之南汉复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