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问晋风流 正文 论“梁犊起义”的历史评判问题(转载 )

正文 论“梁犊起义”的历史评判问题(转载 )

目录:问晋风流| 作者:雪夜归来| 类别:历史军事

    五胡十六国的后赵统治时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军队哗变,即著名的“梁犊起义”,后被后赵平定,梁犊事件在官方教科书中都叫做“梁犊起义”,很多历史研究者甚至一致认定梁犊起义是“汉族人民起义”,但它实质上不过是一次典型的乱兵事件而已,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类似于“安史之乱”。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这里似乎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后赵是一个胡人建立的政权,它对汉族的压迫和屠杀是很残酷的,后来爆发的冉闵杀胡事件,实则为汉民对被胡人杀戮数十年积怨之集中爆发,那么发生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梁犊起义”到底是不是汉族人的民族反抗斗争?

    从《晋书》的记载来看,梁犊起义的核心力量是“东宫谪卒高力等万余人”的精锐部队,后来由于“戍卒皆随之,比至长安,众已十万。”(主要成分当为被发配的“东宫卫士十余万人”),可见梁犊起义的主要成分是后赵军队,而后赵长期实行胡汉分治,其常备军大多数为六夷部落兵,汉人所占比例较小,因而参加梁犊起义的太子余党应该大多数为胡人士兵,所以梁犊就连密谋造反这样的机密事,也是令心腹胡人负责鼓动,“阴令胡人颉独鹿微告戍者”,也足见梁犊起义的一个侧面,由此可见梁犊起义参与者大多数为胡人,而并非由于胡人针对汉族的迫害,因而它与所谓的“汉族人民起义”是根本不沾边的.

    再看梁犊起义的起因,按史书记载:“东宫卫士十余万人皆谪戍凉州。”、“高力督定阳梁犊等害众心之怨,谋起兵东还,阴令胡人颉独鹿微告戍者,戍者皆踊抃大呼。”

    可见梁犊实际上是后赵的东宫近卫军都督,一个高级军官,他原本在太子石宣那里作威作福,大概一辈子都没想过要造反,只是后来因为在石赵内部倾轧中受牵连遭贬,失去了此前享有的荣华富贵,于是起兵反。由于梁犊叛军并不是遭迫害的汉族人,而是原本欺压、歧视汉民、以胡族人为主的后赵军队,他们的所谓“起义”,应该说与“后赵对汉族的民族压迫”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因而在“起义”中他们难以掩饰自己的本性,而是继续沿用此前剽掠欺压汉族百姓的一贯作风,一路烧杀抢掠:

    “高力等皆多力善射,一当十余人,虽无兵甲,所在掠百姓大斧,施一丈柯,攻战若神,所向崩溃”

    “犊遂东掠荥阳、陈留诸郡”

    “犊等穷困思归,相聚为盗,所过残暴。”

    由此可见,梁犊叛军不过是一群横冲直撞、一路流窜、四处烧杀抢掠、残害抢掠无辜汉族百姓的乱兵而已,而没有任何保护汉族人、为汉族人谋福利的举动,其主要成员则为东宫高力兵及其他东宫卫队,尽管他们打出了“晋征东大将军”的旗号,幻想借此争取汉族人的支持,但却根本无法得到来自汉族人的任何支持。按说在后赵这样残酷的统治下,应该有很多汉族百姓支持才对,但史书记载的参与事件者居然只单单提到了后赵军人:“戍卒皆随之”,也就是此前被发配的“东宫卫士十余万人”,却根本看不到任何汉族百姓参与的记载,也可见这次事件是不得人心的,是不受汉民拥护的,具体原因除了由于梁犊起义的参与者大多数为胡人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次兵变并未有意维护汉族利益,相反,他们是以胡族为主的乱兵,是寻求生存的流亡者,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他们毫无纪律,毫无政治远见,,他们专事屠杀掳掠,所到之处肆意残破,这正是胡族理念中典型的特点:惟知烧杀抢掠,但从来没有萌生过收罗人心、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的念头,也正因为这样,梁犊乱兵注定迅速失败。

    那到底谁是起义军呢?有什么原则吗?只有一个原则:谁到处流窜、四处烧杀抢掠、欺压残害百姓,谁就是匪盗乱贼;相反谁纪律严明,只是开官仓、解民于倒悬、反抗暴政、保护拯救百姓,谁当然就是义军。如此以事实数来,称得上起义军的是陈胜、吴广,他们反抗暴秦,天下一呼百应,然后是刘邦、项梁、刘秀、李密、窦建德、朱元璋等;而杀人放火、四处流窜,走一方、害一方的匪贼是张角、梁犊、黄巢、张献忠等之流,他们只是群盗而已,其的志向也是胸无大志的盗贼,黄巢占领长安两年,抢掠民财、四处烧杀抢掠,无所作为。梁犊叛军“所过残暴”,一路烧杀抢掠、残害抢掠无辜百姓。张献忠占领成都,却是大肆“屠川”。因此把它们归为“贼”字,是历史的必然,而把这些杀人如麻的强盗称之为“起义军”,这对得起他们烧杀抢掠下的累累白骨吗?所以陈胜、项梁、刘邦、绿林、刘秀、瓦岗、窦建德、朱元璋等从大的方面来说可谓反抗暴政的农民义军,而张角、梁犊、黄巢、张献忠等之流则只不过是四处烧杀抢掠、危害社会、阻碍社会前进的匪盗乱贼。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问晋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问晋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