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无限之因果修真 正文 18、建报

正文 18、建报

目录:无限之因果修真| 作者:两平行| 类别:历史军事

    回到台湾巡查时,乐亚东说有些商家给新来的移民订的一半收入,庞志华一时呆住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新建才一年的基地,就迅速的有了地主与佃农的关系这让他很吃惊,为了不出现明一样的土地兼并,除了将那些人定的比例强制调回去,几天后拿出了新的条例

    条例规定了雇人种田和做工的最低标准,还规定每七天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加班需按原两倍收入支付报酬,并新建民政处负责监管以及移民事务。

    在大批移民到来之前,一些小工厂逐渐出来,包括自己那些工厂,因为人力大部分去垦荒,做工的少,工钱给的是越来越多还担心招不到人。现在突然多出这些人来,这些工厂包括官办工厂把工钱压的连最初创业时一半都不到。人一多很多事情便不能用原来的老办法了,于是庞志华把政治建设方案也拿出来了。

    政治建设方案则兼顾更多,新建工商局管理工矿厂和贸易商家;税务局收税;教育局对儿童少年进行强制免费识字教育;科技局负责研究院和新发明新技术的审定奖励和应用;医疗卫生局负责建立各处医馆负责百姓医疗卫生。而各城主府也要安排相应人员协调办理这些事宜,相应机构称为科。

    医疗卫生局也被庞志华下了个任务,再多去云南调查,研制一种治疗外伤的可外敷内服的药粉,庞志华只大概到可以加入田七,白芨等药,然后吩咐赵嫣然、李若诗不要帮助他们。

    并跟据早期建作坊时的初期人员,分别任命了厂长。由任张老三等一干早期为自己做事的人为城主。在每城建立巡查队替代军事人员维持秩序。

    并从各个行业选一部分人建监督会,拥有监督罢免和推举包括城主官员的权力。现在这个圈子原先很多事情都是庞志华和他们商量着做,所以现建这种体制没什么阻力,以后在建就不好说了。

    针对一些早期就跟自己干的人逐渐有钱,并且开始经商和成立小工厂,庞志华以此为由成立海洋银行,并负责银币铜币的发行和制造,和负责对外贷款,当然存钱也是有利息的。

    大部分人都习惯使用银币铜币,但银两也不禁止,可以进行兑换用于商贸。银行还有一个职责就是监查银币情况,现在冲压机没有外流,别人想低成本造假银币不太可能,但以后肯定会有。

    为了作为辅助的监督,而且也有了效率高的印刷机,庞志华找了几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建了第一份报纸《台湾时闻》介绍大明、大琉球和军镇的近况。

    报纸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宣传缠足的起源与弊端,而且安排一个学生用笔名做反派枪手,站在对立面小小的争论一下,当然扮作反派的会被批地体无完肤。这也是庞志华根据巡查中新发现做的决定。

    原先的人大部分太穷苦了,基本上没有女子缠足,而从辽东来的则不然了。而且现在台湾发展的又好,生活比以前好了,竟然有不少人家要给家中女儿缠足!这一陋习在满清入关都没解决掉,庞志华可没信心直接禁了。正好利用报纸是一个好手段!

    在台湾建了报纸,庞志华自然动了去大明金陵建报的心思。金陵里京城远,思想活动相对开放活跃,若官府打击也不会那么快、那么狠。

    去金陵的话少不了一些应酬化费。庞志华把原先官办的各个工厂按员工早晚和贡献,分了股份,以后自己要东西也要付钱,卖东西也要交税。大头的股份归由台湾总兵府。这个总兵府其实就是大琉球最高管理机构。

    澎湖战后,看家的罗才也在庞志华的授意下,用几艘船开始干私掠船的勾当,不过是去南洋劫西洋人的。也可以从陆战队借人手,不过要谈好收益分成。而罗才本就是海盗,做这个那是轻车熟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熟悉业务。他收益的五成给总兵府,不然总兵府还真没什么太多现金流。

    最后和几个城主商量好,各出钱方也占有金陵报纸股份。庞志华便又凑了五万,加上从长山带回准备做银币的银锭三万两去了金陵。

    到了金陵,庞志华通过台湾商会安顿到一个客栈,然后开始打听一些文人骚客的消息和聚集场所。不过探消息查资料几天了,也没有什么目标。

    那些明末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的想法,都很对路,发展资本主义,他们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这几个人不是没出生就只是个小孩子,没经历和见识那些坎坷生活,现在指望不上。

    这一天听到张溥带了一些人在金陵到处会友,这个名字,觉得有点耳熟,庞志华便查了一下,竟是以后复社领袖,现在还处在倡立党社的阶段,到处以文会友。庞志华算了一下他的年龄也就十九岁,不过此人去年补博士弟子,自此声名籍甚。又看了一下他的家庭背景:

    生于封建大家庭。这个家庭[多隐痛],充满着尖锐矛盾。伯父张辅之,历官南京工部尚书。父亲张诩之,太学生,有子十人。张溥排行第八,且为婢出,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诩之既历忧患,为摆脱困境,改变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日延师教子,唯望子之有成。张溥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刻励承志,发愤读书。他六岁入学,七岁能日诵数千言。更可贵的是,[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此人家庭有些类似红楼中的国公府,不过张溥可不像其中的猪脚在书中那样受家人宠爱。

    根据张溥的这些资料,庞志华便有了算计,现在他也就19虚岁,应该思想方面还没有完全成型,而且他们一圈人,改不了他,别人没准行。准备了杀手锏便以吴应麒之名也送上帖子。

    张溥看到自己功名只是个秀才,虽对学识不甚看好,但年轻人嘛,现在张溥也不是多有势力,来的人可以说多多益善,也接受了,邀[吴应麒]前来。

    当时的文人别看自命清高,但是画舫青楼之处还是频繁光顾的,像什么秦淮八艳不是嫁给了这个名士,就是给那个大员做妾。这也是明末文人的一个怪现象。

    在秦淮一个画舫总见了面,和张溥同在的还有张采、杜麟徵、宋徵璧等以后有名字的人。庞志华一个小秀才也只能是聊到山南海北处时,才插上两句后世诗词,至于其他,因为准备不足大部分插不上嘴。不一会请的歌伎袅袅地走出来,以他目前的文采也形容不出来,只能说相貌身材俱佳,还是插不上什么嘴。

    明末思想家除了那三个,还有一个已经迫害致死的李贽,这人比王夫之三人毫不逊色。这也让庞志华很叹不是时候。

    靡靡之音中结束了会友,清醒过后庞志华,拿出了来时准备好的红楼梦这套被以后称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巨著。

    “贤弟,前几日我偶的一书,不知道有兴趣否,可拿去一观!”,庞志华抛出了鱼饵。张溥客气了一下,没太在意,便让随从收了起来。

    这个红楼梦,可是庞志华把红楼梦拆了组织人做的手抄本。对拆了的红楼梦是很心疼的,自己只有几本小说实体书,其他的可都是电子版。看这家伙现在还不是很在意,庞志华心里哼了一声。

    等鱼上钩的这段时间,庞志华也没闲着,恶补了一下以后的诗词,四日后,张溥亲自找到了庞志华住处和几个友人登门拜访。

    “仁兄,不知你这书为何人所著?”张溥先问道。

    庞志华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到:“不知贤弟对书中所写,有什么看法!”

    张溥和同来的几人纷纷说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大多集中在[因圣君兴因昏君亡]感叹上。

    “诸位贤弟,可想过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庞志华看了他们没有说话的便继续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朝代更替可悲的轮回,最主要在于土地的兼并和财富的集中,现在很多百姓无地沦为佃农,东家抽成多在八成以上,一遇灾年便流离失所,焉能不民变。”

    张溥说:“现确实多有民变,陕晋一带多有流民,山东白莲也聚众甚多”

    然后大家又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人说百姓愚昧时,庞志华又插话:“孟子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不过当世多已不提,先不说原因,先说一下百姓愚昧,有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知诸位何解?”

    其他人不认为庞志华不知道,但也顺着说了一下。

    “本人不认为是这个意思,孔圣一生致力于教授学问,有教无类,怎么会有这样意思的句子流传后世!我认为断句断错了,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才符合孔圣的一贯所作所为!”

    这些人被震惊了,原来的断句也是原先一些大贤大儒所注释的,现在一下子凭一个秀才推翻自是不服,正要反驳。

    庞志华便拿出了汉时端木派和公羊派相争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不找一些偏门书籍,现在是很难得知的。有人提出质疑,庞志华便让该人去详查书籍,而且继续拿出孔子当时的行为来佐证。

    最后有人说这些立君威利于安天下之民。庞志华提出民治,有人以民智未开反驳,庞志华便提出开民智。

    众人问其法,庞志华说了一些广建书院给幼童启蒙,建识字社教百姓识字,而后又拿出了报纸和诸位合办。众人觉得甚妙,这才发现庞志华所谋深远。

    报纸名为了不和朝廷的塘报邸报有什么冲突,没称作[报]而称为《江南时闻》,以吴应麒之名出钱,又以文名不足推张溥为主编,张采为副主编,自己则提供一些文章,用此办法把张溥推到了前台。

    并建议推荐一下工商,工商在江南还是比较烦盛的,但是商逐利而为末不上台面,大家只是私底下趋之若鹜,但却不说,有点做婊子立牌坊的意思。所以众人不解。

    “商人逐利而奸,应定条规限之劣性,而一应禁之则不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商就是互通有无,起着补不足之效,且现百姓困苦,教其识字而无力应之,工商之业可大量引人做工而使百姓有生计,仓廪实而知礼节,才能去识字!”

    经过庞志华的解释,前面也说定了一起办报,最后张溥勉为其难答应暂时先做些一些看看情况。

    之面的讨论中庞志华臭美了不少诗词,最后又把[...俱往矣,数风流人,还看今朝!]改了改,里面个别君王用一些文人代替,拿了出来。这些人听了深深佩服起庞志华的文采,并以其中的风流人物自居而沾沾自喜。

    只是很久之后,大琉球之事声名鹊起,了解到原文才明白过来,知道自己只不过是来临的大时代中,风流人物中一小撮而已。

    工商的推动目前主要是吸引破产农民就业,有个生计。庞志华看张溥他们那样子估计也不积极,这个一步步来吧,而且自己也没打算只办一份报纸。再说自己很多推广手段还没使出来呢。

    不过有一个先用上了,在地一期报纸出来之后,庞志华便差人到各个酒楼茶馆,让商会付给说书的人工钱,让他们讲报纸。路头街边有识字的卖艺人,也安排这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无限之因果修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无限之因果修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