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印度洋上的风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自力更生(2)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自力更生(2)

目录:印度洋上的风| 作者:水飞云| 类别:历史军事

    在马尔代夫ADDu环礁基地沉没的日军驱逐舰“浦风”号也被打捞起来。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这艘战舰主要是因为触雷沉没的,其他部位基本还是完好的。打捞起来进行修复是完全可以的。6月2日这艘战舰从海底被打捞出水面。在对其进行简单的维修后,被开回马达加斯加岛。蓝海海军将这艘战舰改名为“马尼亚”号,作为蓝海驱逐舰队的第五艘战舰。

    而日军另一艘沉没的驱逐舰也被打捞起来。由于需要其上的部分配件作为“马尼亚”号的备件,所以是被分部打捞上来的。其余钢材被作为废钢铁运回了马达加斯加岛重炼。

    齐之洋的自力更生的说法当然首先是军事工业的自力更生。起码是能自行生产武器弹药和维修备件。至于造船、造飞机还需要时间来积累相关的技术。但是钢铁和有色金属的产量,是必须首先满足自己国家生产的需要。

    蓝海经济和资源委员会其实是按照满足军工要求来设置和引导工业企业的发展的。并且利用和美英的蜜月期,在43年短短的一年内引进了大量的工厂和设备。这才能在44年中形成一定的工业生产能力。不过这也和蓝海国的零税收政策有关。其实许多人不理解蓝海国为何采用零税收政策。但是时隔两年看到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新上海市已经建成非洲最大的工业城市后,这些自以为经济学高手的人们才惊叹蓝海这些管理层的智慧。

    在蓝海国的新上海(苏阿拉啦市),国有的炼钢厂已经将产能达到了月产5000吨生铁,4000吨钢锭,1000吨板材和型材,50吨球墨铸铁。而英国人在马达加斯加岛开办的钢铁厂也能月产3000吨生铁,3000吨钢锭,500吨板材。这两家钢铁厂是目前蓝海国的主要产钢企业。合计起来不过是年产10万吨钢产量。而钢铁生产是自力更生的第一步,做什么都需要钢铁,就这点钢铁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蓝海国马上就要扩大的军工工业和其他工业生产的需要。

    虽然新上海市周围有高品质铁矿,但是马达加斯加岛上煤矿的品质和产量限制住了新上海炼钢厂的产量。蓝海的经济和资源委员会主任周建军把眼光投向了海峡对面,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是43年从葡萄牙人手中抢过来的,葡萄牙人并没有对其进行开发。但是这不代表莫桑比克的资源不丰富。

    矿业专家翁椽壁先生带领着他的学生在一张莫桑比克资源图的指引下,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证工作。在莫桑比克莫桑比克的塞纳市以西120公里处的山谷里发现了优质铁矿,并且在附近发现了煤矿。在贝拉附近完成了对铜矿和伴生金矿的勘察。在中部沿海各地发现了钛铁矿。在中部克里马内发现附近储量丰富附近的铝土矿。这些矿藏都有良好的开采条件,不是靠海,就是位于大河之滨。所以周建军决定先开采莫桑比克的资源,对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资源不再扩大开采规模。

    由于蓝海国对莫桑比克并不打算纳入今后的国土,只是打算在莫桑比克掠夺资源,所以蓝海国放弃了类似在阿曼地区执行的政策。蓝海国在莫桑比克地区改用肢解的政策。蓝海国按照莫桑比克的几大部族的聚居地,将莫桑比克肢解成四个大的地区,方便进行统治,按照齐之洋的想法中部沿海和马达加斯加岛面对的地区一定要划归蓝海国,因为这块地区有着大量的矿藏,而且将来对控制莫桑比克海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是这块地区也是土著人较多的地区。所以蓝海国防第一师的马达加斯加本地人组成的各团被派出用武力驱赶当地人向莫桑比克南部和北部移民。这是一箭双雕的办法。让莫桑比克海峡两岸民族对立,是解决将来独立浪潮中他们相互支持的最好方法。虽然有点血腥和卑鄙,但是这些见惯各国卑鄙行为的蓝海高层们心中只有本民族的生存大计。

    武力迫使移民还造成了另一项副产品,那就是无产阶级大量涌现。在莫桑比克中部失去土地和生存之地的土著,大部分涌向几个城市,产生了大量的无产阶级。这正好被吸收参加矿业开发和工厂生产。

    周建军的经济和资源委员会在莫桑比克的塞纳市建设了一家年产30万吨的钢铁厂。利用流经塞纳市的大河比西河进行运输。将塞纳市上游100公里远的山区里的铁矿和煤矿资源进行大炼钢铁,炼出的钢锭拉回新上海市进行加工。这家大钢厂计划在44年年底完工,45年3月投入生产。到时,将会大大缓解蓝海钢铁的不足。

    在莫桑比克的贝拉市,经济和资源委员会建设了一家炼铜厂。当然,这是利用贝拉以西120公里处的希莫尤矿山的矿石烧炼粗铜。希莫尤矿山是在莫桑比克发现的最大的铜矿,储量有50万吨。铜的冶炼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过其工艺并不复杂,只是过程较复杂。所以冶炼专家靳栋梁决定利用贝拉附近的煤矿、石英矿和石灰矿,用火炼法生产铜。先将铜矿石加工成粗铜(含铜量约为98.5%)。然后将粗铜矿拉回新上海市,利用马达加斯加岛丰富的水电资源电解炼制精铜,或者利用重油冶炼精铜。这家粗铜冶炼厂和在新上海市的精炼厂将在44年底建成。这将大大缓解蓝海国进口铜的压力。

    由于莫桑比克中部克里马内附近的铝土矿远比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的矿藏距离新上海市近,所以蓝海国的国营炼铝厂也是采用的从莫桑比克开矿获取铝土资源。并且利用莫桑比克的煤矿和石灰石矿,将铝土矿炼制成氧化铝,往马达加斯加岛上运回的只是氧化铝。然后和粗铜一样,利用水电站附近的电力资源进行电解。伴随电解铝和电解铜的还有其他许多半导体材料。当然这些半导体材料在理论上已经被蓝海国的科技人员了解。但是具体的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实践。

    由于铝合金在军事上的用途,所以对其需求量是巨大的。经济和资源委员会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南部分别建设了一家年产5万吨氧化铝的工厂,这样能满足在新上海附近建设的一家年产7万铝的炼铝厂

    之所以将这些工厂都设置在新上海市,是因为在其附近的米钦祖水电站,这座水电站是蓝海国最大的水电站,目前还在扩大产能,而且在新上海市附近还有许多英国人投资的小水电。这些电力企业的产能足以支撑整个工业的发展。不过考虑到将来可能的战争影响,经济和资源委员会决定在中部省份马尼亚的马尼亚河再建一座水电站,分流部分钢铁企业和耗能企业。马尼亚水电站将在44年7月开始动工,预计将在46年7月完成建设,46年12月开始发电。届时,马达加斯加中部和南部的电力将主要由这座水电站供应。

    和马达加斯加不同,莫桑比克的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在莫桑比克的电力供应主要是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火力发电。小火电在这个年代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当然这些都是鼓励私人投资建设的。由于蓝海国采用的是三年内免税,五年内半税的政策,所以在欧洲,饱受战火蹂躏的欧洲资本家们很乐意在这遥远的非洲大陆上小试一把身手。

    对于莫桑比克的稀土矿和沿海的钛铁矿石。蓝海国只是以南洋各家族和2011基金会(穿越众基金会)的名义成立私营公司来购买这些矿藏所在土地。通过这些私有化的手段来控制这些矿藏。主要是现在蓝海国没有这么多资金和生产设备来炼制这些贵金属,而且各大家族也需要给予经济上的安抚。

    至于2011基金会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给穿越来的998人,每人一份财富,保证在今后这些老人们不会有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也是避免南洋的几大家族控制整个经济命脉的一项措施。基金会的财富是从前几次战斗中缴获的贵金属和货币兑换来的,蓝海国也拨付了一笔资金作为基金的资本。

    这些原材料和半成品从莫桑比克运回马达加斯加岛都需要大量的货船进行运输,所以蓝海国目前最兴旺的行业就是造船业。无论是蓝海政府从英国买来的这些造船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还是从英国前来马达加斯加岛上投资的小船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由于钢材供应紧张,而且战时也很难买到钢材,所以民用的沿海运输的船只和内河用的驳船大多是木制结构。但是培养出来的造船业人才确实不少。

    1944年3月,位于新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3000吨级货轮的下水。这标志着蓝海国造船业的正式起步。随后江南造船厂开始建设5000吨和7000吨的货轮。

    1944年4月,在完成第一艘货轮后,江南造船厂开始了第一艘战舰的建造。当然刚开始只是建造了一艘1100吨级的护卫舰。这艘新的护卫舰是1998舰上的随舰设计人员按照兰州号的相关资料和原英军驱逐舰H44设计的。这艘驱逐舰并没有设计主炮,这并不是说炮管的制作工艺,蓝海国还没有攻克。主要原因是这艘护卫舰是作为反潜护航用的。这艘战舰的主要攻击装备是火箭弹和高射机枪。让然此时蓝海国建造战舰还需要很多技术攻关,但是,出于战争的紧迫性要求,所以必须提前生产战舰,积累经验。

    内燃机的制造、设计和机械加工能力也是蓝海国大力发展的内容。蓝海国的工厂内的机床大部分是从英国进口的。虽然赶不上这个时代的最先进的机床,但是也差的不远。不过机床加工精度不仅要靠机器,还要靠技工的水平。好在蓝海舰队里有从后世来的维修队,里面的有各类机床的能手。在他们的带领和培训下,蓝海也拥有了一批水平不错的技术工人。

    新上海机械厂是43年7月建立的,其生产任务就是加工和组装各类机床。它加工零件的机床都是用护航舰队维修机床生产的零件组装成的,其精度水平远远高于现阶段英国的机床。这也使得这些加工出来的机床的零部件的精度远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毫无疑问,组装出来的机床是的精度也高于美国和英国的机床。

    这使得内燃机要求的加工精度得到了满足。蓝海国已经开始试验初步的内燃机。当然一开始还是仿制,仿制的对象就是蚊式飞机用的发动机。原先的生产的蚊式飞机的发动机都是进口的。现在蓝海国决定仿制来提高飞机的国产化水平。

    另一种内燃机是拖拉机用的柴油机。解决了加工精度问题,仿制也是没有什么问题。东方红拖拉机厂建立于1944年的1月。其设备是蓝海国自己加工生产的。尤其是其中的水压机等锻造设备和各类机床,都是新上海机械厂生产的。这家工厂的产品主要是柴油内燃机做驱动机的汽车和拖拉机。当然拖拉机和坦克本质就是同一种东西。

    有着63A水陆两用坦克和90装甲车做样板,设计出基本的坦克和装家车也不是什么难题。只是电子系统和炮火控制系统的区别而已。新式坦克被定名为45式坦克,基本参数就是参照63A式水陆两用坦克。当然蓝海并不会大规模生产坦克,坦克只是支援登陆的一种工具。蓝海国感兴趣的是装甲车,这种能高速运载士兵的便宜家伙。在非洲、中东以及东南亚国家,坦克并不好使。快捷、高效和便宜的装甲车才是最有用的。蓝海国打算用装甲车和重型卡车以及轻坦克组成机械化步军。而不是装甲部队。那种美式或者德式的装甲部队不是蓝海国经济能承受的,也不是目前战争所需要的。

    当然生产这些装备的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胶,化工产品以及炸药等在蓝海国的工业企业目录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已经开始生产或者开始建设。这对满足生产军火装备的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陕甘兵工厂经过一年的建设,已经开始生产炮弹、步枪、手榴弹和各类子弹。大口径炮管的生产工艺在1月份才完成攻关。不过到实际生产大炮和战舰的炮管,还需要一定时间。这锻造工艺还是需要不断的实践。不过小口径的步兵炮、火箭筒、鱼雷发射器等设备的制造工艺已经没有了什么问题。陕甘兵工厂经过扩建,已经能满足陆军的第一师和两个国土防卫师的弹药需求。而且也能特供海军舰队的舰船炮弹,尤其是蓝海海军1170舰的主炮炮弹。兰州号的主炮炮弹和二战时的舰炮炮弹区别在于两点。一是高爆炸药,这点已经被解决。另一点是制造精度。1170舰每分钟高达90发的速度高速发射炮弹,这对炮弹本身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炮弹的精度要求、光洁度达不到要求,炮管将会很快就损坏所以陕甘兵工厂在护航编队维修队的帮助下,进行了攻关。最后还是被迫采用手工加工炮弹壳体的方式完成了炮弹的制造任务。

    火箭弹的生产已经进入了正轨。由于导弹的原因,蓝海国火箭弹的生产一开始就被列入重点发展对象。从化工燃料的生产到壳体的生产制造,都形成了正式的生产线。而且在大量后世的实物作为参照物的情况下,火箭弹的体型和功效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单兵火箭筒已经能批量生产,陕甘兵工厂能每月生产100件左右,提供给陆军第一师作为攻坚的武器。

    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等轻武器的研制也很简单。直接照抄舰队中特战队员的武器就可以。更何况许多官兵手中都有各类轻武器的图片样式,和各时期经典样式的详细数据。所以研制人员只是检查目前钢材匹配程度而已。不过蓝海国并没有大量生产这些武器。只是秘密的实验各类武器的样品,采集相关的数据,取得生产工艺之后。便进行封存。

    现在蓝海国面临的不仅是技术转化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致命的,就是经济问题。为了快速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吸引欧洲战场区域的各国资本家投资,所以蓝海国采用的是零税收。工业基础是形成了,但是经济却面临着严重问题。尤其是政府的收入,全靠国营制药厂的出口和原材料的出口。这已经制约着蓝海国的发展。所以程建中和周建军两人下一步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

    不好意思啊,上班一直在开会,中午吃完饭,接着开会到现在。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印度洋上的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印度洋上的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