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明朝生活面面观 前传098 薪如米贵

前传098 薪如米贵

目录:明朝生活面面观| 作者:一文钱员外| 类别:历史军事

    文箐听完,大为感叹:“幸亏这禁银令现在没那么严了啊……”

    她这语气,把陈嫂同周夫人逗得发乐。正在一团和气中,只见曾婶拿着一件半旧的棉袄,边走边缝,见得周家人喜乐一团,自也是参与进来。

    陈嫂忙给周夫人戴上口罩。曾婶见她般注意细节,反而认为自己打扰了周家人,颇有些不好意思。

    文箐看她也才四十多初头,比陈嫂大了两三岁,却是孙子孙女都同文简差不多了,不由十分感叹古人生育之早啊,又看周夫人极其眼热地同她说着孙子与柱子之间的事,想着三十八岁的周夫人要是生儿早的话,现在也差不多是要抱孙子的人了,一时便也无言。

    曾婶见周家小姐穿得甚是厚实,从苏州拿来的素棉布都已做成了新衣,便感叹陈嫂与阿静的手工之精,又感叹自家媳妇老实是老老实,就是不太会针线活儿。一边说着,一边便感叹这天气:“我家老头腿脚最近疼得甚是厉害,寻思起来,这天气尚好,只怕过得几日不是大雨,只怕会大雪天不停了。”

    文箐见曾婶家的男人,是个极老实本分的汉子,可惜人太老实嘴太笨了,不会做个什么生意可惜,只是走船断了腿,如今也只能在码头左近帮点儿闲,却抢不过其他年轻力壮的脚夫。

    陈嫂看看周夫人,想着李诚一人在外面冒着大寒风卖布也甚是艰难,不如雇了曾家的人帮着一起?哪怕是看过摊也多少能分担一些。周夫人也明白她的意思,点点头,冲文箐的方向呶了一下嘴。

    陈嫂会意过来,如今家里的事都是小姐拿主意,夫人都已放开手,只从旁过问而已。接着问道:“不知曾家大哥现在一月在码头有多少活计?”

    曾婶听得问自家男人挣多少,也不好意思,只得道:“便是他那模样,如今也只是挣得个柴火钱罢了。幸亏这房子还是早年行船所积赞下来盖的,如今有你们赁了,才有些闲钱。要不然这大冬天,真得喝西北风去。”又絮叨了几句日常艰难。

    陈嫂也感叹一句:“是啊,如今哪行都不易。便是我们困在异乡,坐吃山空,好在有你们相帮才有个容身之处。我家夫人也听得曾家大哥的事,奈何手长袖短。只是,如今我们小管事李诚有个营生,便是卖几匹布,只是要是自己管摊,难免不顾此失彼,带了栓子过去,也帮不上多少忙。”

    曾婶也感慨,只是尚未动过心思。文箐却听得二人这般说,已明白过来,便看周夫人,只见她闭着眼睛,晒着太阳,瘦削的手,青色的静脉在阳光下显得十分刺目。正看着她觉得心里难过得,微有些走神之际,只听周夫人低声叫了一句:“箐儿……”文箐才见得她正认真地看着自己呢,倾身过去,才听得她后面的话是:“能帮一把是一把。”

    文箐点点头,便道:“曾家大伯母,不知曾大伯能否帮我们李诚管事一起卖卖布?毕竟曾大伯熟悉岳州府,哪家办喜事,哪家有钱,而且李管事对岳州话也不太懂,实在是想要个帮手。”

    曾婶这人也实在老实,听得有这提议,只立马道:“这有何难。反正他也挣不得什么钱,便是帮个帮而已。上次小姐一下子送我们五匹布,这过年的新衣一家老小都差不多不用买了,这么大人情,我们还想着没法子还呢。如今你们能用得上我们,那自然是好。要不心里多过意不去……”

    陈嫂在旁便直接笑道:“那就有劳了。我家小姐的意思是:这忙也不白帮。毕竟年节下,事情也多,大哥便是不去码头,这家里家外操持也得要个人。这正好月初,到时我们按一个月算工钱,如何?”

    曾婶听得周家还要给工钱,自然推拒,道:“你们既然赁了我这房子,便是邻里了。帮个忙而已,哪里需得计较这般。下午我家男人回来,便让他去找李管事便可。工钱,却计不得。要不,你们这又盖了两间偏房,到时算帐,岂不是我还要掏钱于你们的?”

    文箐见这么厚道热心地房东,也是有些意外。陈嫂又同她说了几句,她只是推拒。最后周夫人道:“既然曾婶好意,咱们便心领了就是。”同陈嫂代声吩咐了两句,那意思便是到时年底送她过些节猪肉,糖果之类的,好过直接给工钱了。

    曾婶把小孙子的袄子上的补丁给拾掇好,见周夫人也起身要回房,方要回前院,才想起自己适才来后院说自家男人腿的事的原由,忙道:“唉呀,我这年纪大了,把要来说的事给忘了。你看,说到最后,倒成了我家请你们关照的事情了。实际上呢,我说那个要大雨雪的事啊,你们可放在心里啊。且多买些柴,这过冬,我看你们烧炕,极费这个。要是真下起了大雪,这木柴便是现去山里砍都运不回来啊,只怕会涨价啊。”

    陈嫂听到这里,也是一震。

    周夫人转身认真地道:“曾家大哥这腿疼的毛病可是找过医生好好看过?”

    曾婶道:“唉,穷人家,当时腿伤时,正是要娶儿媳的时候,用钱之际,哪里还花得起钱看病,便是找了些草药,自已对付过去。后来想着瘸了,反正也没法医好了,便也没管了。只是这逢雨雪天,必是疼得厉害。越是疼得厉害,这雨便是下得大”

    周夫人点点头道:“明日里,帮我看病的医生来了,到时我请他一起给大哥也瞧瞧。这早年的伤,还是复养养才是。”

    曾婶一听,这不就是好象自己明着占周家便宜嘛,忙道:“不是,夫夫,我说的也不是这个意思。您要是嫌她是个瘸子帮不上忙,那我让我家儿子来帮李管事卖布走街串巷便是了。”

    陈嫂一听她显然是误会周夫人好意了,忙又把这事说开来,把个曾婶说得睛泪汪汪地,直感叹:“夫人真是活菩萨啊……真是好人啊……”

    文箐见她一边感叹一边抹着泪走向前院,便同陈嫂一起扶了周夫人往房里走。只听陈嫂道:“夫人,我看曾家大嫂真是好意来提醒咱们多买些木柴才是。如今两个炕虽然烧得不多,天气看着是好,不过这早晚也阴沉沉的,莫不是真要下大雪?哪此,只怕买柴确实不方便。”

    周夫人点点头道:“她是个好人,老实人啊。且不管下不下大雪,这年底了,还是多买些柴备着才是。今年事多,曾嫂这不提只怕你我都忘了,大福不在,更是没人张罗这事了。”

    陈嫂得了这句话,心想往年夫人有精力注意这个,便是忘了,都是大福大忙。只是如今他不在家,显然是自已有所失职,只是夫人这意思,也不是怪罪自己。于是忙点头,道下午即刻去办。

    文箐听她如此慎重,显见这柴火是个极重要的一件事。虽然也明白一断柴就意味着断炊,但也没想到过涨价会涨得如何。回了房,便问阿素这事。

    阿素听得要下大雪,却是一愣,道:“唉呀,那确实该多存几屋子柴才是。这新盖的房子,前几天烘烤干,还费了不少呢。眼下都空了。”

    文箐见一家人都把这个事当成重点事来办,她还没在古代过过冬呢,想着不出门,穿得厚厚的,也不至于。只是陈嫂却是想着自家守孝,不好买肉,只好托曾婶偷偷地买了十来斤猪肉来晾着,又备了好些菘菜,下午还真买了五车柴回来,忙着搬进新盖的房子里。同阿素还在合计:“这些只怕还不够啊。明日且还得买些才是。这炭明日务必买了,如今烧坑也是费着呢。”

    见小姐一脸茫然状,便想着小姐是真不记得以前大雪的事了,阿素便给她说道:“小姐,你便看只是稻草,一车才卖上十来文钱,可这真要下大雪了,便是十来贯也买不到啊。再说柴炭可是从山里运不出来了,这街上卖的少了,届时便是薪如米贵了。”

    文箐恍然大悟,“薪如米贵”,原来真是如此。难不成没有煤?

    阿素听她说这个,道:“听说北地也是有的,只是也是极呛的,烧来烟多,哪里有这炭好?再说咱们如今在岳州府,买的炭还是极好的,价格可是比苏州便宜多了。要是真下大雪,家里备得少,烧炭便如烧钱一般。”

    在周家大量购买柴炭的时候,曾婶因为怕周家嫌自家男人瘸,终是让儿子去帮李诚一起贩布了,天天是让自家男人检查门窗院墙修整,一方面是怕下大雪,一方面也是迎新年大扫除。

    且说,这才刚买好柴炭三日不到,果然便是下起了大雨,没两天后,便是大雪开始下起来了。只是这雪下得并不算太大,大家以为是虚惊一场。

    好在是李诚得了曾家儿子帮忙,布倒是短短几天便卖了一大半不止。家里的银钱便是极宽裕了。文箐在记帐的时候,周夫人却让她将这笔钱单独算,道:“这钱可是动不得的。这是要给苏州铺子还债的钱。”文箐这才想起三舅下西洋,外面欠了巨额债务,周夫人的铺子自是也连累在里。

    且到十二月底了,雪却真的开始下得大起来了。果然如阿素陈嫂以前所说,一时菜钱上涨,尤其是柴炭更是涨了不少。这时,文箐不得不感激曾婶提供的信息了,没想到没有天报预报,居然一条伤腿却提供这样的信息。真是哭笑不得。

    而周夫人却是更加想着苏州的人与事,念念不忘文简,姨娘的疯症好了一半,半日清醒,半日迷糊。陈嫂心里想着大福去了五个月了,按说也该回来了,心里挂念,只是又不能在夫人面前表现得分毫。

    时间一转眼,便到了小年那一天。那天雪下得格外大,纷纷扬扬,北风一卷,空中白茫茫一片,在后院廊下,连前院的屋顶都看不分明。天气是极冷。李诚也没在外面卖面,这几天只忙着清理内院,准备过年。

    陈嫂在炕上,盘腿给周夫人绣一顶抹额,听到外头呼啸的风声,心焦。又听得周夫人低声道:“今年,不知外面会不会有人冻着了……”

    陈嫂见她此时还挂念穷人的日子,还未接话,却听得栓子在门外喊道:“夫人,夫人阿妈少爷同我爹回来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生活面面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生活面面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