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回到明朝当皇帝 第三十六节 田改(三)

第三十六节 田改(三)

目录:回到明朝当皇帝| 作者:龙品天下|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御书房内,檀香透过闯窗传到外面。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房内那张庄严厚重的梨木桌上,摞着约半米高的奏折,身穿龙绣花纹,黄色深衣的人正垂头低思,门外响起太监特有的尖锐细叫声:“东厂都督刘谨求见。”

    位坐桌前的老者神色一振,沉声宣道:“传他觐见。”

    “传刘瑾。”

    只见刘瑾身着东厂卫服,脸上还带疲惫神色,裤腿上还有未褪去的尘迹,分明是经过长途跋涉匆匆赶来。

    老者见他进屋,使了个眼色,刘瑾心领神会,探头朝外望望,见并他人,将那扇隔音效果甚佳的房门紧闭上。

    “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一抬手,眉宇间也似有疲倦之意,但仍气势磅礴命令道:“起身相告。”

    “多谢皇上。”

    刘瑾跟随朱显德皇帝已有数十年,本早升为东厂都督,但明里依旧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公公,现在的东厂并不似历史发展里已经到达了极盛,恰巧是刚开始建厂,所以他这个都督当得甚是累心。

    朱显德心中自知刘瑾为事不余其力,又轻声道:“刘瑾,朕赐座,你还是坐着回话。”刘瑾深知朱显德的脾气,当下诚惶诚恐道:“谢皇上。”话落,随手找把椅子踮在屁股下边,说是入座,却是屁股沾了个边。

    “我要你办的事,全都办妥了?”朱显德放在手里的笔,将批阅完的折子放到整齐码放的一摞里,聚精会神听刘瑾报告。

    “回皇上,此次奴才亲自去江南,曾派人暗中调查县主簿的收税记录,他们记录上所收税粮,皆是按整二成收税,而并非按大明律令收费,幸得江南是鱼米之乡,所以百姓也都可以接受,越往北,情况越糟糕,因今年北方旱情严重而粮税苛刻,民心已经动摇。”刘瑾尽量小心翼翼地说,抬头看,朱显德脸色微微泛白。

    “皇上……”刘瑾有些担忧他的身体。

    “朕没事,刘瑾你接着说下去。”朱显德调整好情绪,早就深知奕王爷把关粮税的秘密,但因牵扯到自我利益,他并未从粮税监察里除掉他的人,可就现在看来,奕王爷变本加厉,隐隐有损国大业的表现。

    “全国各地所交上来的粮税,都是按原本祖制定的比例来上交,所以其他的粮税,就都落入县府手中,只不过因为这种争税法得到地主们的同意,所以一直没有人去注意,再加上余下不到一成的粮税都为县府维修及调度使用,并且都有记录,才使其纳税法延续百年之久。”刘瑾话锋一转,沉声说:“近年来江南县主簿都已是奕王爷门下门生,所收其税纳每年都如期绞以朝庭,可余下的却都似收不如敷,但实际上,那支出记录却是虚造。”

    朱显德靠在春秋椅上,语无波澜道:“这我都知道,所以才会派你去查看一番,依你之言,这江南田改之禁若是开了,对于朕来讲,倒不失为一个收拢民心的做法。”如今明庭内困外扰,民心也日渐衰退,作为明朝皇帝,他可是深知祖先是靠什么打得天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奕王爷尽管铁腕夺权,却也因此将民心尽失。

    “回皇上,这次江南田改之风有势在必行的趋势,田改之人乃是西门豹之子,田产占川涉县半数之多,其家业甚为庞大,再加上这次田改后,除纳税粮之外,其余粮食都流入到他手里,等于是此人控制了川涉县的粮道,若他想提高粮价,易如反掌。而田改后,县府无余银来支付整县府整治开销,对于明庭来讲,也是笔……”刘瑾未说完,便被朱显德挥手打断其述诉。

    “刘瑾,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可知其意?”朱显德此时不无欣喜道:“若是能将天下粮道统一,将其为朝庭直接所有,那奕王爷还会在朝庭缺粮之际趁火打劫?若是按原律执行粮税交纳,长此以往,朝庭的粮税可以说是有增无减。”

    “有增无减?”刘瑾不解其意,以前是一成多的粮税上交朝中,难道改革后,地方按律收的粮少了,难道会将自己家里的粮食交出来?

    朱显德自知刘瑾一时间理不出个头绪,便举了个例子。

    “就拿江南来讲,虽说农民一年劳作得四成利,可并不尽然,昔日里朕曾派人暗访,这农民所得之粮是由地主分配,所以地主先交税后,余下的便是农民与地主所剩粮食。地主按农民家里人口比重和劳动成果进行分配,其所得只有不到三成粮,仅够农民们一家开销,没有富余,碰上灾年,甚至会食不裹腹。”刘瑾心惊,这种事情,他派人调查时,还真没人提及过。

    “那么,这次田改,将粮食收成所报之数的权力交由农民,真是为百姓谋福利。”刘瑾不由佩服起开田改之风的西门公子。

    “并不尽然。”朱显德微微笑说“即使遇到生产力低下时段,地主为了保留来年耕种需要的人力,则会给农民用以度日之粮,久而久之,农民生产力却是越发低下,而粮税也按比例来讲越争收越少,农民自知地主是最大得利者,所以耕作并不积极,反正他们出生于鱼米之乡,天灾不多,每年也可得地主家救济粮食,相对来讲,地主家的粮食按二成分出去后,余下多少都等于是白得,自然也不用担心。”刘瑾听得有些糊涂,田改后不过是将农民应得的粮食按比例分配出去,官府该收的税银,哪里曾增加?

    见刘瑾仍旧不解,朱显德苦笑问道:“刘瑾,若是现在朕与你同摘朕后花园里的雪花梨,并告知你,所摘之数五五分成,你是慢吞吞的摘呢,还是为了你那五成之利卖力地想要多摘点,多分点利呢?”

    “那还用说,既然本是别人的东西,此时按五五分成,只需出力,当然是卖力为自己多摘点,这样,分配的时候也能……”刘瑾呆了呆,尔后面露笑意,失态笑道:“奴才明白了,这田改之事对于地主,农民,以及皇上来讲,就如同在后花园摘雪梨。”刘瑾的比喻并不全然,却也道出其中意韵。

    调动生产积极性,若按农民现在的潜力来计算,怕是明年江南税粮,应该比今年要多上半成之多,这田改,间接的将粮道又交回朱显德皇权手中。

    “那这西门,依皇上所言,江南官员应当给予支持。”刘瑾故作思忖道:“应该派袁敏保护好西门,不能让奕王爷再坏了好事。”说罢,将目光投向朱显德。

    “刘瑾,你说这西门将其余八成多的粮食,江南半数粮食堆在自己家中,天下三分之一的粮道皆掌握在他手里,若他成了奕王爷的爪牙,那怎么办?”朱显德方才微笑的脸顿时冷了三分,带丝杀意。

    刘瑾打了个寒颤,他,也不是未想过这个可能,若真是奕王爷想瞒天过海,借此将天下粮道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无可能。

    只是,未听闻西门与奕王爷有瓜葛。

    “刘瑾,”朱显德叹口气,命令道:“传话给袁敏,勿杀,应拉,勿放,应观。”刘瑾见朱显德摆手,急忙起身,行了礼,答道:“遵旨!”

    “对了!”朱显德低唤一声,刘瑾回过身问:“皇上还有何吩咐?”

    朱显德揉揉额头,沉声命令道:“将先皇遗留下的亲笔密封的书信拿来,近年倭寇盛行,看来是有必要请他出山了。”

    刘瑾眼前一亮,朗声问:“是要去找那位将军?”尔后突然想到当年某件事,眉头拧到一起,朱显德见状,轻声问:“难不成你想到与此有关的事?”

    “禀皇上,当年您在关外,自然不知这件事,西门将军辞别,完全是因为税收制度,而当年最反对西门将军的地方县令州官,正是这川涉县。”

    “是吗?”朱显德轻阖上眼,没有了下文。

    刘瑾朝他行了礼,悄声退下去,不过眨眼功夫,一个身着太监总管服饰的太监将手肘上放置多时的风披轻轻替朱显德披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明朝当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明朝当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