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状元风流 正文 第三章革变的晨钟

正文 第三章革变的晨钟

目录:状元风流| 作者:宋隐之|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三章革变的晨钟

    第三章革变的晨钟

    事实证明,陈尧咨不在殿中确实是正确得选择。今日的朝堂里,绝不平静。出人意料的,太宗在井井有序的奏折之后下了一道圣旨,言国之储君,东宫可立,进而立了蜀王赵元侃为太子,赐名曰赵恒,吕端为太子太保,负责太子的监督起居事宜,令责柳开、李沆等入东宫,太子宾客陈省华、吕文仲为太子詹事,太子的人马备齐,东宫指日可待了。

    同时,令下吏部尚李昌龄、知制浩胡旦贬黜出京,贬胡旦为使臣,到浔州;贬李昌龄为忠司马;这又是一场让人心惊的人事任命,无疑给了白官一个警告,这事一定,吴王的势力再次被剪除,前些天还如日中天的吴王,如今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陈尧咨知道这些,已经是在朝会之后了,在枢密院走了一遭,今儿个虽不是他当值,但作为新人,去打个招呼报个到也是应该的。回到陈府,已经是午时已过了,陈大人革去转运使之职,也倒是轻松了许多,陈尧咨回到府中,听到的除了那五的欢喜,就是立太子与人事任命了。

    见陈省华蹙着眉头,陈尧咨笑道,“父亲何必忧虑,而今圣上已经病体显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换了一朝,陛下自然比谁都明白。立太子之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太子邀了你大哥入东宫侍读”陈省华说道,“可这就奇怪了,他为何单单命唐夫入了东宫”

    “父亲不知此事,“陈尧咨笑道,”而今孩儿为起居郎,在天子身边近臣,蜀王自然不愿浪费了,而如今太子地位不稳,自然引来众人想法,拉拢咱们陈府是理所当然的。孩儿想,这出这么个主意的人,怕是除了那吕相爷,没有第二人了。”

    “吕公而今为太子太保,出此主意也在其中,我陈府想要只是身外是不可能了”陈省华摇了摇头叹道。

    “这倒不足为惧,”陈尧咨笑道,“说不定这倒是一个机会,毕竟从龙之功确实不错的。可咱们如今最得注意的,还是吴王那厮。受了这么多回刺激,都没有放个屁,这也太反常了。”

    自宣德楼一役,吴王被剪除了多少羽翼,只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但凡是被打成了重伤的,都想着反咬一口,这吴王却像是被打断了牙,往肚子里咽了,且吃了屁都不放一个,像是没事的一个人一般。俗话说:事既反常即为妖孽。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那吴王是在是蠢,口号喊得好,就是没有行动,是在不是吃这一行饭的料;其二、这是搞大动作之前的沉寂,往往越大的沉寂下,爆的更猛烈,就如同那些性格闷骚的人一般,狂热起来是让人疯狂的,陈尧咨现在只祈求这吴王不是这类闷骚的人。

    受了这类刺激,谁都不好过日子,蜀王受冷落之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吴王春风得意时;而今成了太子,自然宾客盈门,二者对比立显。可两人心里都知道,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一切都如红尘的尘埃,不过幻眼水月而已,只有当屁股坐到了那垂拱殿上的时候,那才是真实的。

    夜深人静,汴京城华灯初上,吴王府来了一位客人,这人是一个很年轻的人,很是平凡不奇,甚至没有官职在身,管家却把他邀到了吴王的房,与吴王畅谈起来。

    “此行如何?”吴王挑了挑这灯火的火芯,房里顿时变得明亮了起来,屋子里更加亮堂了,仿似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一般。

    “禀告王爷,人此行甚好,党项李继迁已经早想着为李德原报仇,可提供人马与咱们。人率了五百党项骑兵入京。”这人自信满满的道。

    “五百人?没有出乱子?”吴王问道。

    “人命人分批如京,绝不会有任何闪失,王爷放心”

    “很好,明诚,你之事做的很好”吴王起身拍了拍他的身肩。

    “王爷之命,人自然遵从,之求王爷为家父报仇”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章明诚,章知州的公子,而今去了一趟边陲,回来居然如变了个人样,风尘仆仆,却脱了稚气,不复当年的傲气了。

    “王爷,咱们什么时候动手?”章明诚问道。

    “什么时候宫里传了消息,咱们就什么时候动手”吴王转身笑了笑道,“依父皇如今的身体看来,时日不远了。”

    “是王爷”章明诚转身离去。

    枢密院乃是肥差,在枢密院里陈尧咨倒也清闲,论及要做事,怎么也轮不到一个基层干部,说话更轮不到他,只有一旁的听着别人说,作为忠实的听众在枢密院里溜达,这本符合他喜欢偷懒的性格。

    “嘉谟,你说这天下哪里的酒好喝?”太宗躺在这御塌上,看了的奏折,咳嗽了几声问道。

    “酒?”陈尧咨回道,“臣不善饮酒,那日鹿鸣宴饮醉,已是破例,也为此臣的娘还责怪了好几日。”

    “你虽不知酒,可成都府自古出名酒,难道你充耳不闻,这么多年在成都府,只是埋头苦读不成?”太宗放下了奏折笑问道。

    “回陛下,这也并非如此,只是不善于饮,”陈尧咨知道他是在问自己这么些年在地方上有什么感触,这也是变向的考究,遂笑道,“不过若要说道好酒,有个地方倒是不错”

    “什么地方?”太宗笑道。

    “杏花村酒最好。”陈尧咨想了想,脱口而出从容笑答。

    “杏花村?其不在成都府啊?”

    “陛下之问天下什么地方酒好,却没说成都府什么酒最好啊”陈陈尧咨笑道。

    太宗又问:“那何以见得呢?”

    “有唐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陈瑶咨询笑道,“既然人人皆指这杏花村,那这杏花村的酒怎么也不赖”

    “嗯,此言有理”太宗点了点头。

    “陛下问的自是浅显,不如让奴才请教陈状元一回如何?”站在陈尧咨身边的,是内务总管王继恩,他讪讪的笑道。

    “你有什么要问的?”太宗看着他笑问道。

    王继恩笑笑的道:“奴才想问,唐时酒价每升多少银两呢?”

    “这……”太宗也傻了眼,捋了捋胡须道,“此事百年之前了,谁人知道?”

    “这倒未必”王继恩尖声笑道,“陛下忘了,陈状元可是还未被难倒过”

    “你做了这第一人可是?”太宗笑笑,对陈尧咨道,“嘉谟,王卿之问,你可对出?”

    “这也不难”陈尧咨微微笑道,“这酒价吗—倒是出奇”

    “什么出奇,陈状元往下说下去啊,可不要吊人胃口啊”王继恩露着笑脸道。

    陈尧咨看了王继恩一眼,从道:“唐时酒价每升三十贯钱。”

    “胡说”王继恩立即尖声道,“启禀圣上,陈尧咨他分明在欺骗圣上,相隔一百多年的酒价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难道王总管知道?”陈尧咨笑道,“你若是不知道,怎么会认为在下说的不是真的呢?”

    “陛下,陈状元此话说的可是有些强词夺理了。”王继恩尖锐的声音仿似划破的刺耳尖叫,总让人不舒服之极。

    太宗咳嗽了两声,问道:“嘉谟,你且说来。”

    “唐时酒价每升三十贯钱,绝无差错,“陈尧咨笑道,“臣记得杜甫有诗,来相见钦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子美的诗,乃是有‘诗史’之说,岂能有假呢?”

    “哈哈哈哈,”太宗大笑了起来,却身体孱弱,忙的咳嗽了几声,王继恩忙的跑上去拍打这他的脊背。太宗摆了摆手,对陈尧咨笑道,“杜甫诗真可称为一代史也你也可谓奇才一人了”

    “臣不敢称道”陈尧咨忙的施礼道。

    “对了,你三兄弟是出自柳开的门下”太宗笑问道。

    陈尧咨点了点头,道,“恩师乃是我三兄弟文风之教导,在下也一直倡古文之风,可却无恩师之力,实乃憾事。”

    “所以在潭州,你上了那离奇的奏折?”太宗笑问道。

    陈尧咨摇了摇头,道:“此乃是变我古文之利器,更是革新我大宋之利器。但凡盛世之兴,莫过人才,人才之兴,在于学校”

    “你的意思是,要革新学校,方可助朝堂人才之兴盛?”太宗问道。

    “不错”陈尧咨点头道,“文人雅集乃是各州府学校之导向,雅集一变,这文风比改,此时我大宋多能人智慧之士,朝廷多时务之能人,而不是添增了这琴棋画之力。”

    “依你之见,此风必改?”

    陈尧咨笑道:“古之卫鞅、韩非、苏秦之辈,未曾有过什么琴棋画,却又治国之才,而这些琴棋画精通者,譬如白居易之类,虽是琴棋画精通,不过于国无用,白白沉浮一生,徒惹无数艳丽词风。”

    “改?”太宗叹然良久,沉默不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状元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状元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