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新省委书记(6.4)
目录:新省委书记| 作者:闻雨| 类别:都市言情
"我姐姐在家,她家是进屋就上炕,下炕就出屋。"
余德的姐姐头发花白。推开门,姐姐亲热地招呼余德进屋。可是,见余德身后还跟着三个人,她为难地皱了皱眉头。因为,她的屋子实在太小,"装"不下这么多人。钟兴邦看清楚了,这个所谓的家,不到6平方米。一个用木板钉的木床,几乎占据了所有的面积。衣服、被褥七零八落地摆放在床上,墙面花花绿绿地贴着各种报纸。钟兴邦还发现,墙上贴着几张发黄了的奖状,有一张上面写着"全国煤炭系统技术状元"。余德姐姐心里很过意不去,也觉得给弟弟丢了面子。毕竟,弟弟带着人来姐姐家串门,姐姐应该给他长长脸,热情招呼才对。
余德告诉钟兴邦,姐姐这屋子如果不开灯,白天也是黑糊糊的。仅有一个窗户,即使是夏天也不敢开,因为窗户已经散了架。也是因为四季不开窗,屋子里的潮气非常重,被子两天不拿出去晒,盖在身上就潮乎乎的。冬天只要不烧炉子,屋里就冰冰凉,冻得人要命。夏天闷热难熬,姐姐和姐夫两人便轮流到门口坐着。春天时,屋里比屋外还冷,一年四季,只有秋天好过。
"德子,你领朋友来家串门,怎么不提前言语一声,姐也好准备准备。"姐姐责怪着余德说,"走,带你们到隔壁沈大妈家去坐,她家宽敞。"
沈大妈家其实并不大,10平方米的样子。她家的房子屋顶已经向下塌陷了很大的弧度,墙壁多处都有裂缝,有的大裂缝足有一厘米宽。
沈大妈倒是很热情,端出一摞碗来,给客人们倒水。
"大娘,你这可是危房啊!"钟兴邦说。
"是啊,天天睡觉都不踏实。冬天就是冷点,但也比夏天强,夏天屋子里格外闷,屋里屋外臭气熏天的。我身体不好,做饭时烟呛火燎的,实在是难啊!"沈大妈很实在,说着把一碗水端到了钟兴邦的面前。
左邻右舍,都知道余德是个官。但是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听说他来了,不少人赶了过来。沈大妈的小屋立刻显得十分拥挤,但热热闹闹的。
话题,自然是围绕住房。也许这是居住在棚户区的人们最为关心的,也许居有其屋是人最起码的生存需要。
刘大爷说,他从来没有让客人到过自己的家。"儿子今年28岁了,还没有份像样儿的工作,始终靠给别人打零工挣点钱……因为没有房子,儿子到现在还没谈上对象。儿子说,他下班后不愿回这个家,可是,我一个退休老矿工,有什么能耐?"刘大爷叹了口气,"上中学的时候,儿子因为考试成绩好,被录取到市里的重点中学。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要好的同学,放学后,也常常互相去同学的家里串门。可是,儿子是棚户区的孩子,所以从来不领同学到家里来玩。"
在人们的鼓励下,一位高个子小伙讲起自己"蒙难"的故事。去年夏天,在一家建筑工地当小工的他,难得有了一天休息日。小伙子忙找来对象,二人抓紧时间到南湖公园小树林里去"浪漫"。"偷欢"的一对年轻人,被公园派出所的便衣抓了现行,以为他们是卖淫嫖娼人员,要拘留审查,还要处以罚款。小伙子见事情闹大了,便道出了与女友"野合"的原因:已经登记多年,因为没有住处,始终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住到一起。有着正常生理需要的他们,只好隔三差五、因陋就简地解决问题。公安民警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两个人有"驾驶执照",小伙子和女友才得以回家……
一位老工人介绍说,自己一家在土坯房里居住了几十年。房子不仅破,而且只有11平方米。两个儿子因为书念得好,都在市郊工厂找到了工作。长大成家后,两个儿子想回家看望父母得"预约"、"排队",老大"周六",老二"周日",否则屋子里搁不开,连春节也得岔开日子回来。为这,老两口没少闹心……
钟兴邦他们要离开时,余德姐姐挽留。"姐家是破点,日子过得也紧巴,连你外甥上大学都是你供的。可是,怎么也得吃了晌午饭再走!再说,你不动筷子姐不挑理,还有你的三个朋友怎么办,人家是稀客,怎么能不在姐家里吃口热饭呢?吃好吃坏不要紧,那可是姐的一点心意啊!"
余德还是坚持走,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去忙。
路上,余德很感慨地对钟兴邦说,北方省的城市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四个煤炭产区城市,临海市仅仅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是"先生产、后生活",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50多年来,仅临海市就贡献了8.7亿吨煤炭,用载重60吨的车皮装载,可以绕地球5圈。然而,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却没有什么改观。土石房、砖木房,连同日伪时期的劳工房、简易房,一直与矿工们相依相伴。"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余德似乎对情况了如指掌。他进一步介绍道:临海市现存的棚户区主要就在老城区这里。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解放初期的,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居民自己搭建的简易房。这样的棚户区实在是一道难看的伤疤,与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极不相称。棚户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对临海市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是社会各界关注、老百姓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
余德的姐姐头发花白。推开门,姐姐亲热地招呼余德进屋。可是,见余德身后还跟着三个人,她为难地皱了皱眉头。因为,她的屋子实在太小,"装"不下这么多人。钟兴邦看清楚了,这个所谓的家,不到6平方米。一个用木板钉的木床,几乎占据了所有的面积。衣服、被褥七零八落地摆放在床上,墙面花花绿绿地贴着各种报纸。钟兴邦还发现,墙上贴着几张发黄了的奖状,有一张上面写着"全国煤炭系统技术状元"。余德姐姐心里很过意不去,也觉得给弟弟丢了面子。毕竟,弟弟带着人来姐姐家串门,姐姐应该给他长长脸,热情招呼才对。
余德告诉钟兴邦,姐姐这屋子如果不开灯,白天也是黑糊糊的。仅有一个窗户,即使是夏天也不敢开,因为窗户已经散了架。也是因为四季不开窗,屋子里的潮气非常重,被子两天不拿出去晒,盖在身上就潮乎乎的。冬天只要不烧炉子,屋里就冰冰凉,冻得人要命。夏天闷热难熬,姐姐和姐夫两人便轮流到门口坐着。春天时,屋里比屋外还冷,一年四季,只有秋天好过。
"德子,你领朋友来家串门,怎么不提前言语一声,姐也好准备准备。"姐姐责怪着余德说,"走,带你们到隔壁沈大妈家去坐,她家宽敞。"
沈大妈家其实并不大,10平方米的样子。她家的房子屋顶已经向下塌陷了很大的弧度,墙壁多处都有裂缝,有的大裂缝足有一厘米宽。
沈大妈倒是很热情,端出一摞碗来,给客人们倒水。
"大娘,你这可是危房啊!"钟兴邦说。
"是啊,天天睡觉都不踏实。冬天就是冷点,但也比夏天强,夏天屋子里格外闷,屋里屋外臭气熏天的。我身体不好,做饭时烟呛火燎的,实在是难啊!"沈大妈很实在,说着把一碗水端到了钟兴邦的面前。
左邻右舍,都知道余德是个官。但是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听说他来了,不少人赶了过来。沈大妈的小屋立刻显得十分拥挤,但热热闹闹的。
话题,自然是围绕住房。也许这是居住在棚户区的人们最为关心的,也许居有其屋是人最起码的生存需要。
刘大爷说,他从来没有让客人到过自己的家。"儿子今年28岁了,还没有份像样儿的工作,始终靠给别人打零工挣点钱……因为没有房子,儿子到现在还没谈上对象。儿子说,他下班后不愿回这个家,可是,我一个退休老矿工,有什么能耐?"刘大爷叹了口气,"上中学的时候,儿子因为考试成绩好,被录取到市里的重点中学。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要好的同学,放学后,也常常互相去同学的家里串门。可是,儿子是棚户区的孩子,所以从来不领同学到家里来玩。"
在人们的鼓励下,一位高个子小伙讲起自己"蒙难"的故事。去年夏天,在一家建筑工地当小工的他,难得有了一天休息日。小伙子忙找来对象,二人抓紧时间到南湖公园小树林里去"浪漫"。"偷欢"的一对年轻人,被公园派出所的便衣抓了现行,以为他们是卖淫嫖娼人员,要拘留审查,还要处以罚款。小伙子见事情闹大了,便道出了与女友"野合"的原因:已经登记多年,因为没有住处,始终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住到一起。有着正常生理需要的他们,只好隔三差五、因陋就简地解决问题。公安民警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两个人有"驾驶执照",小伙子和女友才得以回家……
一位老工人介绍说,自己一家在土坯房里居住了几十年。房子不仅破,而且只有11平方米。两个儿子因为书念得好,都在市郊工厂找到了工作。长大成家后,两个儿子想回家看望父母得"预约"、"排队",老大"周六",老二"周日",否则屋子里搁不开,连春节也得岔开日子回来。为这,老两口没少闹心……
钟兴邦他们要离开时,余德姐姐挽留。"姐家是破点,日子过得也紧巴,连你外甥上大学都是你供的。可是,怎么也得吃了晌午饭再走!再说,你不动筷子姐不挑理,还有你的三个朋友怎么办,人家是稀客,怎么能不在姐家里吃口热饭呢?吃好吃坏不要紧,那可是姐的一点心意啊!"
余德还是坚持走,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去忙。
路上,余德很感慨地对钟兴邦说,北方省的城市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四个煤炭产区城市,临海市仅仅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是"先生产、后生活",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50多年来,仅临海市就贡献了8.7亿吨煤炭,用载重60吨的车皮装载,可以绕地球5圈。然而,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却没有什么改观。土石房、砖木房,连同日伪时期的劳工房、简易房,一直与矿工们相依相伴。"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余德似乎对情况了如指掌。他进一步介绍道:临海市现存的棚户区主要就在老城区这里。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解放初期的,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居民自己搭建的简易房。这样的棚户区实在是一道难看的伤疤,与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极不相称。棚户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对临海市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是社会各界关注、老百姓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省委书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省委书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