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帝国在前进 第一百二十三章 俾斯麦号下水(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俾斯麦号下水(2)

目录:帝国在前进| 作者:克虏伯|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

    汉堡港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人海口约76nl,濒临黑尔戈兰湾内,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始建于1189年,迄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汉堡港可以说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和基尔港的侧重点不同,汉堡港是一个平常事作为一个民用港存在,并没有基尔港那么显著的军用特征。

    在这里,俾斯麦号战列舰就要下水了,确定下水日期之后,林威也高兴地睡不着觉。毕竟作为二战中最为成功的一级军舰,其强大的活力和超强的抗打击能力,给每一个二战迷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在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提交海军S计划之前,俾斯麦号就已经开工建造了,所以这次下水的俾斯麦号和已经开始建造的提尔皮茨号历史上的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两艘改进型的俾斯麦级已经在汉堡和基尔的造船厂开工了。

    从美国归国的德裔美国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许多美国的管理理念,使俾斯麦号的建造进度大大加快,当然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索性雷德尔在*面前据理力争,让*把有限的资源拨给了雷德尔,对此陆军方面也表达过他们的不满,毕竟相对于海军来说,德国陆军才是国家的支柱。

    所以,*只能保证尽量按原计划拨给陆军装备。大量原先隶属于冲锋队的人,被林威掉进了各大兵工厂来补足缺少的劳动力,陆军的武器技术性没有海军的那么高,冲锋队的人完全可以胜任。

    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决定采用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各布置两座。

    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达到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弹采用&ldqo;高初速轻型弹&rdqo;,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着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其装甲防护沿用&ldqo;ncrtalArorSch&rdqo;的设计模式(称为&ldqo;全面防护&rdqo;),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于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战列舰。

    不过比起俾斯麦号战列舰,林威更关注的是,它的同级姐妹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也许提尔皮茨号并不入其他二战的巨型战列舰,大和、武藏,还有同级的俾斯麦号那么出名。但是若要问二战哪艘那艘军舰起到的作用最大,那么可以毫无疑问的说,那就是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为了这艘军舰,英国人用了解整整一支北方舰队来监视他,为了击沉他,出动的飞机驾次达到六百架,至于著名的PQ17运输船队的悲剧,同样也是因为提尔皮茨号引起的‐‐因为有谣传说提尔皮茨号要出动袭击这支舰队,护航的运输船队竟吓得四散而逃,最终导致这支支援俄国毛子的大船队被狼群吃得七零八落。而当时实际的情况是:提尔皮茨号待在海港里根本就没有出动。

    尽管它在造成之后因为俾斯麦号被击沉,被*放在波罗的海一直没有出动,主炮几乎一炮未发,但给盟军造成的麻烦之大,却远远大于其自身的价值了。在林威眼里提尔皮茨简直就是神器了,只要呆在那一动不动,就能牵制住一打航空母舰和战列舰。

    1938年5月13日,汉堡港的外围。在经过了驻守港口海军的严格检查之后车队才开了进去。很快这些车子开到了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码头旁边,车门拉开,一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年轻人大踏步的走下了车子,而另外一边则站着几个穿着深蓝色呢子大衣的军官。而站在当中的一个军官手里则拿着一个漂亮的鹰杖。他就是德国海军的总司令海军元帅:埃里克.雷德尔。

    &ldqo;元帅阁下,你好&rdqo;看见埃里克.雷德尔,林威马上走过去,作为一个立志于复兴德意志海军人,远比别人更的得到林威的尊重。

    &ldqo;小兰帕德,好久不见了&rdqo;,与林威的拘谨不同,雷德尔元帅很是爽朗的笑了起来,:&ldqo;元首应该快来了吧?&lsqo;首相&rsqo;就要下水了,德意志的海军终于还是重新崛起了!&rdqo;雷德尔的神情很是骄傲,作为一个在海军上倾注一生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比再次看见德意志海军的再次崛起,更令他愉快的了。;

    林威低头看了一下日期说道&ldqo;元帅阁下,元首一定会出席俾斯麦号的下水仪式,毕竟这对于整个德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大约在后天正午的时候,元首就会到达汉堡&rdqo;。

    &ldqo;嗯!那就好!&rdqo;雷德尔开心的笑着,:&ldqo;我敢保证,元首看见他,一定会感到疯狂的&rdqo;。

    林威斜眼一看,后面还站着一个海军将军,仔细一想马上去握住了海军将军的手:&ldqo;你好,邓尼茨将军&rdqo;。

    &ldqo;你好,兰帕德将军&rdqo;邓尼茨不留痕迹的抽回了自己的手。

    林威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当然知道邓尼茨为什么会这么对他,是个人如果第一见面就握你的手,你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其实林威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这么失态,主要是邓尼茨的名声实在太大,而上次德意志号下水的时候,林威只是远远的见过邓尼茨一眼,所以才有这种失态的表现。

    其实林威只知道其中的一点,邓尼茨之所以会对林威冷漠,还是因为S计划。是的,邓尼茨知道S计划是林威在背后支持,所以才得到了元首的首肯,开始执行的。

    而邓尼茨认为德国的舰艇编队根本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要想击败英国海军唯有使用潜艇,不断切割英国本土和世界各地殖民地的运输线,慢慢绞死英国。

    原先的Z计划与邓尼茨的构想不相符合。按照当时的海军上校邓尼茨的意见,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合适建立战斗群在大西洋上使用。因为英国面对着德国的各个港湾,并且恰好能挡住德国舰队的出海航路。还能控制其在大西洋上的作战路线。此外,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没有修理场所,一旦舰只被击中,其出境就很困难。还有一个不利条件:英国可以使用陆上飞机来攻击德国的水面舰只,而德国由于距离太远则不可能做到。

    与雷德尔相反,邓尼茨已经看出了空军的重要性,他认为飞机将发展成为一个决战的军种。1948年才能完成的大型水面舰只建造计划,势必与这种趋势相违背。鉴于德国在海上毫无防卫力量,邓尼茨要求建造三百艘供第一线使用的潜艇,因为只有这种水下舰只才适合实施切断英国生命线的任务。

    可是邓尼茨这种潜艇派和雷德尔以及大多数海军军官支持的大舰派,却最终便宜了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的综合派,平心而论,S计划综合了两派的意见,但是同时兼顾就不可能同时齐头并进。毕竟资源就这么多,陆军和空军也在盯着这点预算,所以海军的造舰计划只能先启动一个,雷德尔元帅最终决定先建造战列舰。作战科科长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也站在雷德尔那边,所以邓尼茨受到打击才会变得冷漠。

    &ldqo;好了,我们先上去吧&rdqo;雷德尔上来打圆场道,:&ldqo;我们先去坐上那边小艇,去船坞看看我们的&lsqo;首相&rsqo;&rdqo;。

    &ldqo;好的,元帅&rdqo;林威回答道,邓尼茨还是没有说话。

    小艇大约行驶了十几分钟,就看见了巨大的船坞,雷德尔和林威他们下了小艇,来到了船坞里。刚进入船坞里,林威就被巨大的舰体震慑住了,当你真正站在它面前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长251米、宽36米的艇身,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俾斯麦级舰体受穿越基尔运河水深限制,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

    大量成熟的技术运用,则降低了建造风险,也保证了研制的进度,也许它会成为S计划中俾斯麦级改的一个完美参照物。

    &ldqo;呵呵,怎么样,兰帕德,我说过你会被它所征服的!&rdqo;对于林威的表现,雷德尔很满意,所以话语中也充满了调笑的意味。

    &ldqo;不错、不错&rdqo;林威一直重复着不错两个字,显然大脑还在空白中,在没见到实物之前,尽管林威在脑海里已经想象了很多次,不过都远不及见到真正的巨舰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ldqo;元帅阁下,介绍一下这艘巨无霸吧?&rdqo;林威笑着说道。

    &ldqo;呵呵,兰帕德,钢板厚度和所用钢材的材质,我就不介绍了,介于你家中的因素,我想这些东西,你应该都懂,我就说说舰艇内部的构造吧&rdqo;对此,林威没有答话,舰艇的构造材料和装甲这些东西,林威确实明白,虽然说舰艇和坦克不一样,不过也差不到哪里去。

    俾斯麦号用的几种钢材,林威恰好都知道,分别是St42造船钢,于1931年在传统的二号造船钢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上层建筑和非装甲舱段舰体结构。其硬度为140-160HB,抗拉强度为420-510Pa,屈服强度为340-360Pa,延展率21%,性能不低于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

    St52造船钢,于1935年在著名的三号造船钢基础上改进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装甲舱段和轻装甲舱段舰体结构,是当时最先进的船舶结构材料。其硬度为160-190HB,抗拉强度为520-640Pa,屈服强度为360-380Pa,延展率21%,同时具有极佳的韧性和弹性,具有很强的抗断裂和撕裂能力。虽然其较软的材质抵抗动能穿甲弹的能力较弱,但它拥有优秀的构造强度保持能力和优良的鱼雷爆破冲击波抵抗能力。

    高弹性匀质钢,于1925年在传统的KC装甲基础上发明,用于建造俾斯麦的主防雷装甲。其硬度为190-220HB,抗拉强度为650-750Pa,屈服强度为380-400Pa,延展率27%,是专职抵抗鱼雷爆破冲击波的优秀材料,同时对速度较慢的动能穿甲弹也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能够有效抵挡从水下射入防雷隔舱的炮弹进入内舱。

    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于1928年在传统的KC装甲基础上发展而成,用于建造俾斯麦的舷侧、炮座、炮塔立面、指挥塔立面装甲,是二战时代表面硬度最高,在中等厚度下防弹性能最好的舰用表面硬化装甲。

    特别是最后一种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林威最熟悉不过了,因为这种硬化钢就是林威的老爸古斯塔夫在三年研制成功的,克虏伯装甲的领先地位,要追溯到1895年它的发明之时。新生的德国镍铬锰合金表面渗碳硬化钢立即压倒了全世界所有的装甲,它等效于125%厚度的当时最新式的美国哈维装甲,等效于208%厚度的之前普遍使用的英国人基于施奈德钢发明的铁钢复合装甲,成为这一时代装甲领域的最高成就。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克虏伯装甲始终在同时期同类产品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雷德尔和林威登上了俾斯麦号战列舰,雷德尔开始引领着林威开始参观,并且充当起了解说员&ldqo;主炮座340KCn/A,上部舰体内220KCn/A,部座圈50h,而副炮座则是80h上部舰体内20h,4座双联380火炮足以摧毁一切目标,12门150副炮作为补充,其他的还有,重型高炮16门105/L65(8座双联)中型高炮16门37/L83(8座双联)轻型高炮18门20/L65(2座4联、10座单装)轻型高炮78门20/L65(18座4联、6座单装),除此之外,6管533G7aT1型鱼雷。&rdqo;

    &ldqo;好强大的火力配置&rdqo;林威赞叹道。

    虽然林威不太懂这种海军的专业术语是什么意思,不过丝毫不耽误林威的兴致,一路上林威不断地询问着关于俾斯麦号的问题。

    问题主要是俾斯麦号的抗沉性上面,得到的结果和林威预想中的一样,雷德尔对俾斯麦号寄予厚望,对其性能赞不绝口,可是林威心里明白,雷德尔元帅的信心,主要来源于对德国工业的自信。

    林威可是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不沉船,虽然历史上俾斯麦号是因为被几十艘军舰在几个小时内,不停的炮击轰炸才沉没,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沉没了就是沉没了。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不能让俾斯麦号再重复历史上的悲剧,尽量的增加德国海军的实力,避免向历史上那样孤独的被围攻。

    参观完舰艇之后,林威默默的回到了海军专门给他安排的卧室,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转眼就到了俾斯麦号下水的日子,*和戈林、赫斯一般政府高官全部出现在汉堡港,体现出了对海军的重视,作为德国军队中的老大,陆军方面也出席了这次的下水仪式,路德维希≈贝克、冯.布劳希奇、冯.博克等军官团的成员也都出席了这次的盛会。

    不出林威所料,当*见到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他的表现不必林威强上多少,至少一脸的激动和兴奋时怎么也瞒不住的。连带着对别人说话都亲切了许多,让已经习惯听着他咆哮声的戈林。赫斯他们感到一阵不适应。

    汉堡港挤满了赶来参加这次下水仪式的群众,人们女人们手捧鲜花,男人喝着啤酒来庆祝俾斯麦号的下水仪式。多少年了,自从彩虹行动之后,德意志的海军一蹶不振,也许人们都已经忘记了,那曾经强大无比的公海舰队。但是今天俾斯麦号的下水,证明着德国海军再次开始朝着大西洋使进,这是向世界表达一个信号,德意志的海军再次开始伸出自己潜藏已久的利爪。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在前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在前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