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佩剑星痕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目录:佩剑星痕| 作者:美丽的蛇|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黄琼冷冷的目光扫的场面上的众将低头,不敢与这位年轻的王爷对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这位王爷年纪虽轻,平常也和蔼的紧。但是这说正事时候,语气里面透露出来的威严,却还是不可小视。尤其身上那股天家特有的天潢贵胄的气势,却也压人的很。

    虽然黄琼的眼光,将这些将领压的有些抬不起头来。只不过黄琼此话说完,这些将领心中却是感觉到轻松不少。在坐的都算的上是老将,绝大多数人在边军的时候都与敌军真刀真枪的战过。自然都深知一场战事,指挥正确与否对能否取胜的重要性。更深知外行指挥内行的危险性。毕竟这是战争,是要死人的。

    这位英王自幼生长在深宫大院,怎么看都不像是精通军事的人。若是他真的插手指挥,处处掣肘,恐怕这场仗没有开打,便已经输定了。如今这位英王识时务的将军事上的指挥权完全交给自己的顶头上司,这样一个内行人来指挥,让这些将领如何能不松口气。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的能力,他们还是知道的。

    在这些将领心中,认为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以自己顶头上司的能力和骁骑营的战斗力,解决这些乌合之众还不手拿把掐?这些大部分都是在边军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将领,对内地各驻军很是瞧不上眼,更何况韩王那些他们眼中的乌合之众。

    此刻的黄琼在众将心中的形象已经大大的改观。虽然那几条血淋淋的十杀令后面的那几条,让这些人有些难以接受。浑水摸鱼的事情,这些人在边军中没有少干。毕竟让手下的人卖命作战,没有好处是不太可能的。人家卖命在前边给你拼杀,借机发点小财也是应该的。这个年代可没有觉悟那一说。但毕竟不象刚听完圣旨之后,心中那般担忧。

    众将在听完自己话之后,脸上的各种表情黄琼看在眼里。对于这些将领明显松了一口气的表情,黄琼一笑而过,不可置否。不懂就是不懂,这没有什么好掩饰的,更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不懂装懂的危害,黄琼自己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更何况在后世生活多年的黄琼也知道什么叫用人之道。事必亲躬只能将自己累个半死。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术有专攻,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干嘛不去交给擅长的人去做。懂得用人才是为上位者该做的事情。既然这位于都指挥使有这个能力,军事方面还是交给他做比较好。

    对于这位于指挥使的能力,黄琼虽然不懂得用兵之道,但是这三天的时间之内,也看出来一些端倪。黄琼在骁骑营中转悠,看似随意,实际上观察的极为详细。

    几天的观察下来,黄琼不得不承认这个于都指挥使傲些归傲些,但是的确有些本事。不用看别的,就看他**的这些兵就知道了。黄琼到骁骑营的第二天就赶上一场大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身处内陆的洛阳的秋雨自然不能与北方相比,但是这场秋雨所带来的丝丝寒意,却是人可以体会出来的。

    按照常规,这样秋雨天气一般是不会安排训练的。但是黄琼却看到,位于骁骑营营地正中那个庞大的训练场上,骁骑营的两万将从普通士卒到这位于指挥使竟无一人缺席,悉数到场。而这位于指挥使也与普通士兵一样,身上只穿着盔甲,没有携带任何雨具,就在那里迎着风雨指挥训练。

    当时黄琼就感觉到这位于指挥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这位于指挥使在训练场上虽然严厉的吓人,张嘴闭嘴就是老子扒了你的皮。但在训练之后又亲自带这火头军将一桶桶的姜汤送到个个营区的表现,更是让黄琼另看一眼。与黄琼一同观看骁骑营训练的范剑当时就小声平价,这位于指挥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至于这位于指挥使是不是作秀,这点眼光,黄琼自信还是有的。看着这些士兵训练时候得表现,对待训练没有丝毫马虎的认真程度,若是作秀做到这种程度,那这个人甚至可以说这两万人个个都有当影帝的天赋了。

    在观察完第一天的训练之后,黄琼连夜派王大龙回京到兵部和枢密院调来了这个于指挥使的履历。仔细看完之后,黄琼不禁暗暗的对这个家伙喝了声彩,同时暗叹自己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让黄琼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在齐吐边境打熬了近二十年的于指挥使居然是堂堂三甲进士出身,曾经在川西路干了整整两任知县。改武职是因为一次吐蕃骚扰边境,已经调任州通判的他在任所守将冒险出击,全军阵亡,知州弃城逃跑之后,带一千多老弱残兵打退吐蕃万余人的攻击,力保城池不失。

    此人战后在时任川西路节度使的力保之下改任武职。先在川西路地方军中任万州团练使、陕西路凤翔府兵马使。后被调至边军系统的玉门关都统、肃州防御使、川西路防御大使。两年前才被平调出任骁骑营都指挥使。

    大齐与前朝军制上有极大的区别。与地方各节度使下辖各军归属枢密院、兵部共同管理不同。边军与四大营直属中央殿前司管理。本地节度使虽是名义上的上司,但是实则却是无权过问。边军各将只对殿前司负责。

    同样,边军各级将领无论做到什么职务,在没有圣旨的前提之下,都无权干涉地方军事。哪怕边军驻地与地方军重叠。这倒是有些象后世的野战军与武警的区别。

    为了避免重蹈前唐玄宗时期,干弱枝强,边军战斗力远高于内地驻军的情况,又制定了边军与内地驻军尤其是京郊这四大营五年一论换,将领与地方驻军将领五年一调整的制度。所以这位于指挥使在边军系统和地方军都做干过。在地方军中因为为天下承平日久而表现的较为平淡,但是在边军任上却是相当的耀眼。战绩成的上辉煌。

    先不说别的,单单上任不过两年,就将骄兵悍将云集的骁骑营整顿到如此地步,此人的本事就可见一般。更不要说此人在川西路任上与吐蕃军队交手数十次,虽不能说百战百胜,但也胜多败少的战绩。

    看到这个家伙的履历和表现,黄琼直接下了人才两个字的评论。所以在出兵明旨颁发的头一天,黄琼特地上密折,要求由这位于指挥使出任处置副史,专门负责此次平叛的军事行动。

    尽管老爷子刚开始也有些犹豫,将不专兵是自己定下来的。京城四大营,一般都是只出兵不出将,如是真的按照黄琼的要求去做,自己亲手定下的规矩将被打破。但黄琼在奏折末尾又加了一句,此人在军中威望极高,此次如有战功,可外放节度使或调任兵部任职,却又让他心动不已。

    此人若是真象黄琼所说在骁骑营如此大的威望,那么确实是一个隐患。按照大齐军制将领三年或是五年一调,这都指挥使在骁骑营任职不过两年,若是现在调整资历还稍显不够。

    一支军队的统帅威望不高,固然会影响战斗力。但若是一支军队的统帅威望过高,那么对朝廷,未尝又不是一种威胁。骁骑营与其他三大营是拱卫京城防务的主要力量,战时又是野战主要力量。可谓除边军之外,大齐最精锐的军队。

    若是这里出现什么异动,那么京城将直接陷入最危险的境地。对于老爷子来说,绝对不能允许四大营的将领在军中声望出现任何凌驾于朝廷也就是自己头上的事情。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四大营是朝廷的军队,不是某一个将领的私军。

    一个将领若是在军中威望过高,那么一旦出现野心,恐怕这后果不用说老爷子心里也清楚的很。前有南北朝时期南朝从宋武帝到陈武帝四代开国皇帝,后有那位淮阳郡王无一不是此种人出身。什么叫前车之鉴?这就叫前车之鉴。

    只是这个人如今平调或是升职都达不到朝廷定制的标准,若是提前调离恐怕会引起军心浮动,也会引起其他将领的不甘,更会让骁骑营诸将感觉到朝廷对其不信任。若是此人在此次立功升上一级倒是正常。

    有功不赏,这是大忌。若是立了战功即便是提前晋升也没有人能说出来什么。想到这里,老爷子心中有了定数,直接在黄琼的奏折上批上了照准二字。除了这二字之外,老爷子不知道怎么想的,还在奏折上批了孺子可教四个大字。

    老爷子在批完这几个字之后,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若是此人此次表现不错,直接升为正三品兵部侍郎。如论如何是不可能在让他直接带兵了。此人到骁骑营不过两年,居然将骄兵悍将云集的骁骑营整顿到如此地步,那此人驭下的能力可见非同一般。

    京城这四大营的调整,是老爷子一手操办的。里面的兵什么样子,老爷子虽然你不能全部了解,但是七七八八还是差不多。若是真如奏折上写那样,这位都指挥使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将这些人拾到成这个样子,这样人无论是放到什么位置,若是有野心对朝廷都是一个威胁。

    这样的人杀是杀不得的,用是要用,但是更要防。再者让他到兵部,也可以往里面掺掺沙子。让那帮尸餐素位,被老百姓称为三忙。上朝点头忙,办差捞钱忙,回家美女身上忙的官老爷们,有点压迫感。

    下定决心之后,老爷子又一遍打量着摆在眼前的两份英王与蜀王几乎在同一时间送到,却内容迥异的密折。与英王保举原骁骑营都指挥使任处置副史的奏折不同。蜀王在奏折上要求朝廷另选名将统兵。

    对于蜀王的要求老爷子却是有些迟疑。锐健营的都指挥使,与骁骑营的都指挥使资历、能力、战功都相差无几,但是二王上的密折要求却是大相径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相对于由文职改武职的骁骑营都指挥使,锐健营那位侍卫出身的都指挥使的能力,老爷子更加清楚。蜀王那里的反应怎么与英王相差如此之大?

    老爷子现在琢磨什么,黄琼自然没有去深想。对于老爷子那孺子可教四字评语更没有放在心上。而被他单独留下来,还不知道眼前这位王爷正和皇帝合起伙来算计自己,无论这场战事的结局如何自己都将会调离的那位于都指挥使,对于眼前这位英王的器重与信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甚至连半丝喜悦都欠奉。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皇帝点将会点到自己头上,但是当这个事情真的落在自己头上,这位于都指挥使却并没有因为英王的器重,而感觉到有什么高兴。反倒是有些忧虑。

    这场战事虽然在他经历过的战事中,算不上什么。自己也很坦然,并不想与这位王爷去争什么功劳,但是多少还是有些心理不舒服。想这种打好了功劳全是人家,打败了,自己就是最好的替罪羊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可庆贺的。没有后台,完全靠真刀真枪打拼到现在位置上的自己争是争功是不过人家皇子的。这位英王嘴上说的虽然满好的,心中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看到眼前这位于都指挥使一脸的漠然,黄琼彷佛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似的,会心的笑了笑道:“于都指挥使久经沙场,对此次战事恐怕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本王相信于指挥使不会辜负父皇的厚望以及本王的期待。”

    “本王刚刚说了战场上的事情一切由于指挥使做主,本王绝不干涉。现在就于指挥使与本王两个人,本王还是那句话,怎么打是你的事情,本王绝对不干涉。”

    “至于其他的于指挥使也不必担心。打好了,功劳自然都是于指挥使的。冒领下属功劳的事情,本王还不屑为之。本王既然向父皇保举于指挥使,自然不会去争这点小小利。”

    “如果说这次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所有的罪责有本王一力承担。毕竟真到了那个地步,一个用人不查的罪名,本王是逃也逃不掉的。不过本王也相信以于将军的能力,这个意外出现的几率是微乎其微。本王想以于将军也不会让本王落到那份田地。”

    看着眼前这个笑面虎一样的年轻王爷,于都指挥使沉思了好大一会,才咬咬牙道:“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既然王爷话说到这个份上,下官也就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了。请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尽全力按照王爷的要求去做,绝对不会让王爷失望。”

    “不是让本王失望,是不会让皇上以及朝廷失望。于将军这话说的有些犯忌讳了。不过既然于将军表态了,本王在这里也表个态。于将军你只管在前边拼杀,后边的事情,本王绝对会做好于将军的后盾。”听完于都指挥使的表态,黄琼摆摆手道。

    说完之后,黄琼抬手制止了这位于指挥使接下来想说的话道:“好了,其他的话等打完仗再说。我可不希望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边,到后来咱们俩却集体去天牢做了难兄难弟。本王想听听于将军对这场战事的看法。当然,只是对这场战事的看法,其他的题外话就不要多说。”

    黄琼的意思很明显,皇子之间的斗争你就不要掺和了。你只管打好你的仗,打好了,自然功劳是你的,打败了到时候皇子之间的倾轧,饶不了我,你也跑不掉。现在咱们两个暂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还是尽力把仗打好了再说。

    “王爷从您到骁骑营的那天,本官就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就已经在思索这场战事。骁骑营虽有两万兵力,但是能出动的却只有一万两千步军,五千骑兵,其他兵力还需要留守。而叛军却有三万余众。我军兵力虽然少于叛军,但是战场之上绝对胜负的因素却不仅仅是兵力的多寡。”

    “就目前敌我兵力对比来看,我军人数虽然少于叛军。但我军可出动的这一万七千人大部分都是在边军经过战火的老兵,实乃我大齐一等一的精锐之师。而叛军,人数虽多,却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事,严重缺乏战场经验。没有见过血的狼,还不如一只狗。”

    “在就是训练上。叛军的训练程度如何下官虽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下官可以肯定,我大齐所有军队,在训练上超过骁骑营的目前还找不出第二家。”说到这里,这位于指挥使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最关键的一点是,叛军的骑兵数量太少。王爷几天的情况通报,下官仔细都仔细看过。叛军人数虽众,但大部分是步兵,骑兵不超过千人。而就我大齐目前对军马控制的程度来看,叛军能获得的战马数量不多。郑州府距离京城过近,即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在距离京城近在咫尺的地方,叛军想要私下获得大量的合格战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马匹不是人,可以轻易的隐藏起来。以郑州的地势来看,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大量的军马不被发现。”

    “我大齐各军马场的马匹都有详细的记录。下官想,没有人敢如此大胆,私自贩卖数量庞大的军马。而郑州又在京畿,即便能获得少量走私的军马,数量不会太多。”

    “在加之要想训练出一支合格的骑兵,耗费巨大。不说别的,单单就所需的庞大马料,就不是个人能够承受的起的。战马可不是那些驽马,给点料就可以。若是养大批骑兵,就算韩王将郑州府的地皮刮下三尺,也弄出来所需银两。所以下官可以断定,叛军的真正骑兵不会超过五百。没有骑兵,或是骑兵数量的严重不足,这是叛军最大的软肋。”

    说到这里,这位于指挥使停下话题,抬起头看了看黄琼,沉思了一下才继续道“王爷,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将军,可不是读几本兵书就能够胜任的。而取得一场战事的胜利,也并不是单靠兵力对比就可以决定的,更不是靠勇猛来决定的。单靠这些,也许可以占据一时之忧,但是却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

    “这其中除了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装备的好坏之外,敌我统帅对全局的掌控能力、对战场的把握能力,对敌情的分析能力,对战机的把握能力才是关键。而这些能力是需要在战场上去一点点摸索,逐渐积累的。”

    “当年的桂林郡王在对敌的时候,兵力上极少有占优势的时候,之所以能连战连胜,奠定我大齐的基业靠的就是这些能力。而叛军,从上到下,基本都是战场白丁。”

    “虽然此次郑州府的卫军也参加了叛乱,但这些卫军属于地方军,本来战斗力就不强。而多年下来的承平生活,恐怕让这些人早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最关键的一点是,作为叛军统帅的韩王,下官虽然不了解,但是实际的指挥,郑州府的那位兵马使的为人下官还是了解一些的。”

    “此人的能力给个志大才疏的评价不为过。这家伙能做到今天的地位不是靠战功或是能力,而是靠一个好娘亲。他是原来驸马都尉柴大人,也就是世宗皇帝四女新蔡长公主的长子,与王爷是姑表至亲。”

    “这个家伙学文不成,转而学武。靠着爹娘的地位,逐渐升上来的。五年前,新蔡长公主过世之后。皇上想抬举一下新蔡长公主的后辈,便将这个家伙调到边军,想让他在边军历练一番之后,积累一些功劳之后在调回来。哪里想到,这个家伙在边军丢尽了皇室的脸。”

    “他刚到边军在燕山府任副都统的时候,带了一千骑兵奉命巡边,结果与入境打草谷的辽军相遇。对方不过五百余骑,却将这位副都统吓的一口气狂奔百余里,任凭辽军烧杀劫掠,却就是不敢出头。”

    “待辽军退去之后,却杀了几个越境放牧的辽国牧民谎称大捷,回来请功。时任燕山防御使的,现任虎卫军都指挥使的李贺李大人当时就察觉不对,只是看在故去的新蔡长公主的份上只是给予斥责,并未予以深究。”

    “可这个家伙实在不争气。在后来不长时间,又捅了一个大篓子。北地边军惯例,每年秋天都要加强戒备,防止辽军越境抢劫粮草。一次派这个家伙带队去巡逻,遭遇入境抢劫的辽军,这个家伙将统带八百骑兵丢的干干净净,自己一个人跑了回来。而对手不过才一千人,中间骑兵不过三百多人。”

    “连着两次事情,在加上这个家伙到燕山府之后打着新蔡长公主的旗号胡作非为。整天不在军营,不是聚众赌博,就是留流连于青楼楚馆,劣迹斑斑。让李贺大人实在无法容忍,便上奏皇上将此人调回京城。只是不知道这个家伙走了什么门路,居然升了半级调到郑州府任兵马使。韩王若是依靠这个人统军,岂有不败之理?”

    “不过下官有一事始终没有琢磨透。那位郑州府的柴兵马使虽然草包了些,但是好赖在军中多年,更是在边军历练过的。兵贵神速这个基本的道理他应该清楚。此次叛军从郑州府出发到今天已经四天,怎么才赶到荥阳?即便都是步军,这个行军速度也可以说的上慢的可以了。”说到这里,这位于指挥使摇了摇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佩剑星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佩剑星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