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奇侠异士 第一章 大将军激愤起兵 小王子懵懂出宫

第一章 大将军激愤起兵 小王子懵懂出宫

目录:奇侠异士| 作者:燕斌|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首先我要劝各位书友,阅读本书从楔子看起,那里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等情况做了介绍。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诗云:荒唐两帝盟戏约,泱泱二国结奇交。劳民伤财双年竞,不为国计只留笑。

    话说大岳国老皇帝都病在膏肓,朝不保夕了,还在元宵节观灯会上,抖擞精神展示自己一代雄主的英姿,卖弄自己的政治口才,没想到却被如嘲的山呼万岁声给震死了。

    老皇帝驾崩后,太监总管黄唯忠为了自己的终身权益,没有立即报丧,而是单独和丞相李凤昌议举新皇,结果两人竟高度一致地选立了先皇的第十三子,并改元“正翔”。

    正翔皇帝糊里糊涂地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主持先皇丧仪,并极为配合地在李凤昌草拟的他即位后的第一份圣旨上盖上了玉玺。他盖玉玺时,绝对没有想到,这份圣旨竟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给他的黎民百姓带来灭顶之灾。

    原来这封圣旨是下给执掌全国兵马的大将军秦不坠的,这秦大将军乃开国四大将军之一镇国大将军秦朗之后,世袭英国公,十分受到先皇信任。秦不坠自幼习练家传武学,这秦氏家学,最为令人闻之丧胆的便是“驱仙逐魔鞭”,当年,第一代英国公秦朗就是凭着此等武学,追随开国皇帝岳笑天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为子孙后代挣下了显贵家世。

    数十年来,其中开国将军之定国大将军邹家,辅国大将军孙家,后人因恃世功,横行朝野,引起君主不满,从而获罪缴爵,家道中落。而护国大将军李家后人则弃武从文,改习经国济世之道,继续效力朝廷,如今位居丞相要职的李凤昌便是李氏后人。

    如此说来,李凤昌和秦不坠二人自出生之日起,便有世交之谊。然而世交除了带来表面上的平等之外,别无益处,相反,二人因个性都属好强,自幼便开始明争暗斗,今日我作诗一首,名扬天下,明天我便耍一招家传武学,威震全国。这一争便是四十多年,你官升一品,我便一战报捷,如此交替,最终造就了一个文官统领,一个武将首脑,却是未分得胜负。

    李凤昌拥立新君有功,自然暗自窃喜,第一个便把秦不坠提出来当剑靶,非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但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只想着秦不坠解甲归田,垂头丧气时的样子,却忘了此时的秦不坠正在边关操练兵马,以应双年竞。

    当传旨君使趾高气扬地进了边关军营时,就已经一脚踏进了鬼门关,与十王子私交甚笃的秦不坠早已知悉朝中变故,并与十王子暗盟誓约,凭借武力推翻新君,由十王子取而代之。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所以秦大将军实际上是早已布置好了断头台,专等君使送上人头祭旗开拔的。

    这些君使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不仅死得不明不白,而且还死得有理有据。秦不坠一听君使到来,心里乐开了花,但是在属将面前,却仍是极度虔诚地焚香跪迎。君使居高临下地宣读圣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妒英才,我大岳第六代皇帝陛下承天启地威武仁爱康龙慧皇帝,于元宵佳节,普天同庆之日,乘龙归天。遵遗诏,十三王子礼亲王奉周继承大统,龙御天下,年号正翔。新皇大孝在身,政务委于丞相李凤昌总揽,世袭英国公,镇国大将军秦不坠为先皇治丧使,即日起程归京,协助新皇理丧,军务着大内总管黄唯忠署理。钦此。

    君使还没有宣完旨的时候,一干将领就已经抬头互望,愤愤不平,而秦不坠却事不关己地依然跪地听宣。宣旨结束,君使仍然不知自己的祭旗价值即将体现出来,得意洋洋地找秦不坠要兵符节杖:“治丧使大人,快把兵符交出来吧。黄总管还等着回话呢?”

    秦不坠手下已有几个将军按捺不住,其中一个络腮胡子终于站了出来,莽声莽气地道:“这是什么圣旨,分明就是有奸人使阴招嘛!”

    “对对,一定是有奸人在其中作梗。”几个将军纷纷附和。

    “大将军绝对不能交出兵符,这是一个阴谋。”不知是谁趁大家稍微停顿之际,振臂一呼。

    君使见帅帐内群情激愤,仍然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龇牙咧嘴、张牙舞爪地向他们逼近,但是本能地流露出了惧意,虚张声势地尖叫道:“大胆,这是朝廷旨意,新皇谕诏,岂容你等莽汉随意猥亵?”

    那个络腮胡子将军瞪着一对铜铃似的圆眼,一步一步地走到君使跟前,一把拧住君使的衣领,一字一句语带威吓地道:“老子只认先皇陛下,你们随意矫诏,密立新帝,岂图窃国,天下人有几个能服气?”

    帐内的将军多是秦不坠一手提拔的战将,自是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看到主子不明不白地被褫夺兵权,早已怒火中伤,现又有人带头起事,自然不甘落后,都向君使涌来,有的甚至拔刀相向。此时君使倒是吓得不轻,两腿抖个不停,眼神慌乱,几个随从也是不知所措。

    “杀了这死太监,咱们到都城向新皇讨个公道。”一个年轻一点的将军提议道。

    君使见这一众在经过长期的沙场历练,已是噬血成性,达到杀人不眨眼境界的武夫,居然指明了要杀掉自己,看来这不阴不阳不男不女的小日子是混到头了,可即便是男不男女不女地活着,也总比两眼一闭两腿一蹬死了的好。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强烈的求生**让君使瞬间掂出了份量,在这儿只有秦不坠能救他,只要他一句话,自己就能免于一死,不管怎么说,先得活下来,以后有的是日子进行报复。于是他如无家可归的狗一般,眼含乞怜之色地对秦不坠说:“大将军,救命啊!小的也是奉了皇帝陛下的旨意,皇命在身,不得已而为之啊!”

    那个络腮胡子将军手上用力道:“老子说过,老子只认先皇,你一口一个皇帝陛下,那岂是我等所承认的?”

    这下玩完了,君使意识到自己这一次是死定了,这些人连皇帝都不认了,你能搬出什么人,摆明了他们要反新君。

    自始至终一言未发的秦不坠终于开口了,不过不是对君使说的,在他看来,君使不过是活死人,死活人罢了,没有和他交谈的必要。他抱拳对一众属将道:“我秦不坠,世代忠良,对朝廷忠心耿耿,自问没有做过一件出格越矩的事。现如今,朝廷为奸人操控,无理无据便要夺我兵权,下一步便是要取我性命,试问我秦不坠堂堂大岳统兵元帅,岂能如此不明不白地捐躯于自己人?”

    诸将沉默片刻,皆在酝酿情绪,忽然当中一人跨出两步,振臂高呼:“誓死追随大将军,铲除奸佞,匡正社稷。”有人出头,自然有人起哄,于是帅帐之内沸沸腾腾的。

    取得了将军们的支持,秦不坠便着手部署,首先当然是杀人祭旗,人选早已内定。于是君使及随从二十来人,被推上了断头台,血染反旗。

    秦不坠此时所控制的兵力,几乎就是全国的常备军,这支队伍,历经数战,个个身怀杀人放血的绝技,剁头领功的精神。再说为双年竞起早贪黑集训了小半年,从将到兵都跃跃欲试地要上战场杀敌,如今虽未到上战场的时刻,但是有仗可打,自然都是精神抖擞。一到都城,连营寨都没有扎,就摆开了阵势,准备攻进城去闹腾闹腾。

    李凤昌此时为避正翔皇帝岳奉周讳,自改其名为李昌,在得知秦不坠不但抗旨不从,还杀了传旨的人,带着大队人马倒戈进京,当时就慌了,直拍脑门,大骂自己糊涂。黄唯忠倒是还算镇定,没有骂自己,也没有骂别人,只是逮着时机骂个不停。他骂时机是有理由的,因为他自认为的铁杆支持者兼无敌勇士——禁军近卫部队,此时有一半被调到先皇陵墓当工程监工去了,留在皇城的只剩了一半。之所以说近卫部队是铁杆支持者,是因为他们只效忠皇帝,不论皇帝是谁立的,是傻子还是白痴,只要他们坐上了龙椅,就是自己的效忠对象。之所以说近卫军是无敌勇士,是因为近卫军是人全国作战部队中百里挑一的,且装备精良,士兵们既是骑兵,也是步兵,还充当了射手。野战是他们的强项,攻坚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防御战是他们的保留节目。再说还有加厚版的城墙呢?

    黄唯忠骂完了时机,开始劝说李昌,他说军事斗争准备已经做好,现在关键是要做政治工作,军事对抗加上政治引诱,一定能瓦解秦不坠所率部队。应该说他讲的是在理的,因为秦不坠现在是反新君,也就是造反,历来造反部队就不能做到高度团结,所以只要开出优厚的条件,让造反士兵押着秦不坠进城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就在他们的战前会商紧张进行之中时,突然有家将冲进来,慌里慌张地报告说城已破了。黄唯忠和李昌“呀”地先站了起来,口中呢喃着“这么快”,然后又一起泄气,坐了下去,“完了”。

    黄唯忠的作战部署无可指摘,但他充份低估了秦不坠的水准,他没有想到秦不坠不仅是一个造反头子,还是一个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兼实战家。跟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了大半辈子,什么明的暗的,虚假的真实的,他没碰到过?你此时能想到的,他可能早在若干年前睡觉前就已经写进了自己的军事指挥宝典中。何况他还有一招是黄唯忠没有想到的呢?黄唯忠没有想到的就是十王子豫亲王岳奉贤。

    先帝可谓是子孙满堂,从他十三岁第一次搂着侍寝宫女学习统御帷帐本领到七十一岁最后一次纳妃,近六十年的繁衍龙脉征程中,遍撒雨露,收获颇丰,一共有四十七个儿子,除了先他而去的,还有四十四个。人多了就要分个三六九等,儿子多了,也自然会分出个亲疏贵贱,虽然老皇帝极力地要维护皇室尊严,给每个**的儿子都封了亲王,但一众官油子还是从他平时召见的次数以及允准参政的权限上,私下把一众亲王排了个序,其中豫亲王绝对属于一流,也就是重点投机对象。这个亲王少纨绔之习,多精干之风,不喜声色犬马的生活,最爱骑马射箭的游戏。他无形之中已经成为最合适的接班人,至少比十三王子的出线率要高。但结局却出人意料。

    其实李昌和黄唯忠之所以拥立礼亲王岳奉周,完全是因为此王的生活简单,白天打打猎钓钓鱼,晚上喝喝酒跳跳舞,没有大事时你好我好大家好,出了大事时你说咋办就咋办。这样的人好拿捏,便于他们经营权势。

    但他们太过傲慢了,严重藐视十王子,直到新君接受朝贺时,既没有对他进行充份的抚慰,也没有对他进行必要的打压,完全把他当成泛泛之辈。最终藐视别人的后果就是自己被仇视。十王子和远在边陲的大将军,只用了一个信使,两封密信,就把大岳江山的历史改写成功了。

    秦不坠兵临京城时,十王子撒出杀手锏,联络自己的老泰山,因为和皇家结亲而提前退休的礼部侍郎范松。先皇儿子太多,亲家就绝对不少,虽然多了就贱,但毕竟还是皇帝的亲家,必要的礼遇还是要有的,所以绝对不能当小官,可大官也是有编制的,总不能人人都当大官,于是先皇下了一道死命令,只要是把女儿嫁给皇室的,原先是三品以上的继续做官,外加荣誉称号,三品以下的,一律辞官,在家安享虚职。

    这范松虽然是虚职在身,手无实权,但精明的十王子会用到他,不仅由于关系特殊,更重要的原因是范松曾任职礼部,实际主持过几次会试,门生众多,门生多也不一定济事,只要有一两个重量级的就行了。可这位范侍郎,不仅门生多,且门生之中现在混出头的也有那么两三个,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巡城御史康飞。

    当年康飞千里迢迢来京赶考,住不起旅店,便投宿城郊寺庙,又没有香火钱,好在老方丈是个爱好风雅的和尚,说你没钱进香礼佛,那就作赋一篇,以抵香资。作赋本是会试科目,更是康飞强项,于是康飞欣然应允,大笔一挥立就成篇,老方丈可不是好龙的叶公,而是识货的行家,看到康飞作的赋,爱不释手,命人镌刻于寺壁。

    恰巧蒙圣恩主持会试的范松,这一日来寺庙还愿,看到此赋,也是赞不绝口,于是问小沙弥此赋出于何人之手,小沙弥如实相告,范松爱才心切,便当即却看望康飞。两人聊了一会儿,竟彼此心生相见恨晚之意,结成至交。

    在范松的举荐和运作下,康飞力拔头筹,高中状元,而无出身背景的康飞心生感激,第一个便去范松府上致谢。后来虽然范松不再任职礼部,但身份犹贵。在他的庇佑下,康飞仕途坦荡,在外当了几年县令,就擢拔进京,当了巡城御史,专门负责皇城治安。

    范松找到康飞,晓以形势,许以厚爵,康飞欣然应允,当即利用职务之便,打开城门。正在搦战叫骂的秦不坠大军,看到城门大开,还愣了一大会儿回不了神,秦不坠也疑其有诈,不敢贸然下令进城,直到康飞遣人送来豫亲王手札,才打消顾虑,下达进军命令。

    坐了二十天龙椅还没有正式启用年号的正翔皇帝,首当其冲,被秦不坠抓住,当场宣布早已经准备好的檄文,历数其罪恶,正翔皇帝听得是浑浑噩噩,怎么的也觉得罪行和自己的所做所为对不上号,但有一点他明白,这个时候要活命,只有摇尾乞怜,好在他平日对兄弟还算客气,一个都没有得罪,豫亲王也就念在这一点上,法外开恩,没有过份追究,还让他继续做礼亲王。

    这边李昌和黄唯忠傻了一小会儿,都觉得逃命最要紧,但他们不愧为政治斗争的人精,临走也要拉一个东家,正翔帝是靠不住了,其他的王子估计比他们还要识时务,想拉也拉不动,最后黄唯忠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也是龙脉正传,且正在总角之年,还未有封号。他们便把他抢了来,以作日后翻本的资本。这个资本的名字叫岳奉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奇侠异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奇侠异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