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赵帝国 正文 第33章 唇亡齿寒

正文 第33章 唇亡齿寒

目录:大赵帝国| 作者:感悟人知| 类别:历史军事

    (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其实严格说来须贾还是范雎的仇人。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范雎原是须贾府中一名谋士,须贾知道范雎彼有才能,心中妒忌,害怕范雎日后代替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于是在魏相魏齐面前搬弄是非。魏齐不分青红宅白,误信须贾要杀死范雎,后者诈死且得益于好友郑平安帮助逃到了秦国,后来荣任秦国相国。须贾后来出访秦国,还让范雎当众羞辱了一番。虽说范雎憎恨须贾,可魏王认为他们到底是老熟人,容易沟通,故特地拜须贾为上大夫,希望能借范雎之福保魏国平安。——可惜事与愿违

    与赵国上下同仇敌忾不同,魏国国君臣皆是一副与世无争之态。到殿的文武大臣人人是平常所穿的“休闲”装,那格调与今日商议的事格格不入。

    朝拜过后,魏安厘王开门见山道:“平原君仓促入魏何以教寡人?”

    赵胜道:“臣为魏国长治久安、重振霸业而来。”

    “为魏国长治久安,重振霸业而来”魏王肥胖的**从玉石王位上弹起,他原以为赵胜开口便是叩头求救,没料着对方现在转身变成了“救世主”,魏王那能不吃惊。

    “平原君实是为退秦兵才入大梁求成合纵,何以缪论误导我王?”辛垣衍反驳道。

    赵胜道:“辱亡齿寒,一旦赵土尽入秦国版图,客卿以为魏国能否独存?”

    “平原君此言差矣,中山国之土尽归赵国,燕国如今为何安然无恙。再者,秦相应侯乃是魏人,岂会作出灭魏之举?”须贾是个无耻之徒,出访秦国受到了范雎羞辱,不但不怨恨对方,反而因范雎留他狗命而到处宣扬范雎是如何仁慈。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赵胜冷笑道:“范雎为魏人不假。上大夫难道不知六年前秦伐魏,取怀、邢丘两城之事是谁人出谋献策?范雎如果真是仁慈之人,又为何索取魏齐之首级?莫非上大夫忘记魏齐曾有恩于你?”

    须贾让赵胜的话窘得无地自容。

    “秦有灭魏之心,难道赵无此意?近年来赵夺我几房、安阳等城,从不打算返还。目上秦、赵皆诸侯中强国,我魏国若出兵助赵击秦,只怕中了赵国假途灭虢之计。”新垣衍振振有词。

    赵胜道:“若说赵、秦有灭魏之心,难道魏无灭赵、秦之志?(赵)成侯无年至成侯二十二年间,魏国连连侵占赵国,曾拔我邯郸,若非我赵国君臣同心,如今诸侯国之中恐怕早无赵国立足之地!赵、秦相争,魏国与赵国非敌即友,秦国侵魏之地数倍于赵,赵、秦孰善孰恶,客卿心知肚明。”

    须贾、新垣衍先后理亏,殿内顿时无人发言。

    在自己的地盘上让人家喧宾夺主,魏王自然不悦:“平原君以为秦强于赵或是赵强于秦?”

    赵胜道:“秦强于赵。”

    魏王讥笑道:“你且以为秦强于赵。魏助秦,虽无地可得,然可保秦兵不犯魏境,赵危如朝露,魏若助赵,岂非抱薪救火?”

    魏王咄咄之言,便使赵胜忽地哑口无言。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彩*^*文_学%超#速~.更..新殿上七名魏国臣子都向赵胜投去鄙视的目光,唯独驼背老头唐雎例外。

    “我王,臣有事启奏。”唐雎的声音有些嘶哑。

    “爱卿请讲。”魏王以为唐雎是站在他的阵营,变得兴高采烈。

    “臣有一请求。”唐雎得寸进尺。

    “讲!”魏王还是脸带笑容。

    “请恕臣无罪。”

    “准!”魏王又是一个字。

    “谢我王。”唐雎道,“臣以为我王之言实乃鼠目寸光、、、、、、“

    魏王两眼中透出杀气。

    唐雎愣了一下道:“魏助秦,能得安宁不过三载;魏助赵,则可何十馀载太平,我王为何舍大取小?”

    “愿闻其详。”魏王到底没动杀念。

    唐雎道:“魏助赵,若赵国胜,我王可复得河东之地;若赵国败,秦军也室然伤亡惨重,秦国以下十年必不敢贸然犯魏境,吾王则可借机重振魏国。”

    “正是,正是。如韩、楚也同时发兵,攻克秦国函谷关也非难事,此是大王重霸中原之良机也。”为讨好魏王,赵胜不得不放下架子去拍马屁。

    十馀年来,魏王虽过得有些窝囊,可他偶尔也会作梦梦见像魏国先君那样雄霸天下,只是力不从心而已。现在,赵胜无意间点燃了他心中的烈火,他感到自己仿佛就是魏文侯。

    魏王霍地站起:“然也,此乃魏国重霸中原之良机。”

    新垣衍、须贾、太子增等马屁精不约而同地附和。

    晋鄙则还较为清醒:“此番秦军名将尽出,发兵近百万,赵军只怕难相抗衡。”

    赵胜道:“秦兵号称百万,实不足七十万。若秦军当真战无不胜,则不会三载不逾丹河。我赵军现驻于长平一带已有六十馀万将士。大将军为名将之后马服子。赵、秦两军实力相当,若能得贵国相助,定能大败秦寇。”

    太子增一直小心翼翼地听着别人发言,现在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父王,机不可失也。”

    “嗯,先前晋国可傲视中原,今日魏、赵、韩联手,岂会弱于秦国。”魏王有些飘飘然,“来人,准备王印、鸡狗马之血,本王即与平原君订下合纵之约。”

    “魏王英明!”赵胜心里简直把魏王当作了再生父母,此刻如果要他给魏王擦屁股,他也绝不会推辞。

    当身处魏国的赵胜沉醉于喜悦中时,公孙龙一行刚刚入了摇摇欲坠的韩国。

    韩国的祖先是姬姓别族,其先人是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人称韩武子,武子三代后出韩厥,从此封姓为韩氏。韩氏起初并非重臣,直至晋景公时,韩厥与率兵攻打齐国大胜而归,韩厥才占据了晋朝六卿的一席之位,也就开始了韩氏的扩张史。

    后来韩氏与魏、赵两家分了晋国,于公元前403年挤身诸侯国行列,建都在阳翟(今河南禹县)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75年,韩国灭了老诸侯国郑国,迁都于郑(今河南新郑),基本上确定了韩国的疆土范围。

    韩国由于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所包围,发展空间有限,建国初十分弱小。韩昭侯即位后,任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为相。申不害提出“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治国方针。因申不害重“术”,所以主张推行独裁政策。当然,他所指的独裁者是一位贤君,他认为国君任用臣子,要“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韩国经过申不害的改革,曾一度强盛,使各诸侯不敢侵犯。

    韩国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得以生存,还因为韩国有出色的兵器——弩。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弩可射到六百步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龠心”。除了弩,韩国的剑也是异常锋利,“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说的就是韩国剑。

    遗憾的是,韩国所拥有的利器并未到保证韩国的长期强盛。之后,韩国受到了魏国的牵制,后来又受到秦国的打击,使韩国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了荀延残存,韩国只能附属强国,特别是屡次成为秦国的帮凶。

    对于韩国的处境,公孙龙是了如指掌,他决定对韩国进行引诱。

    ,唯一地址(http:/ /om/)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赵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赵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